认知自己的情绪
我们脑中会有一种认知:眼见即为真实。
柏拉图创作的《理想国》中最著名的一段“洞穴的隐喻”,讲到被囚禁者以为自己所看到的影子就是现实的世界,当其中一人重获自由,转身看到眼花缭乱的火花和真实的人类,这时候他曾经所见的和现在所见的画面相互碰撞,一时无法理解这是什么情况?
我们也常常产生一些困惑,自己真的是所认识自己吗?为什么身体会产生一些疾病,心灵和身体之间的联系是什么?
《人类的自我发现之旅》这本书刚好可以带着我们去探索这些问题。作者基思.奥特利专注心理学研究六十余年,是多伦多大学认知心理学荣誉退休教授。从“重要的认识、学习语言思想、思维与大脑、社会、共同的人性”五个部分,系统全面的进行讲解。
自古以来,我们通过观察、记忆、交谈,整理知识,以及加入有意思和无意识的推理,来加深我们对于人和事物的理解,形成一种认知观。
而这种认知观,有可能只是我们理解世界的一部分。就像柏拉图的“洞穴的隐喻”中囚徒一开始只看到了一面影子世界。
人类有着一些其他动物没有的官能,比如说我们的情绪。
情绪的发现归功于一位叫盖奇的人。19 世纪,盖奇因一次意外的铁路事故损伤了大脑,神奇的是盖奇并没有因为大脑损伤而死亡,而是奇迹般的康复了。虽然身体是逐渐健康,但是他的思维发生了一些奇怪的变化。以前,他脾气温和,平易近人,但现在的他缺乏耐心,暴怒无常,会去做一些冒巨大风险的事情。
为什么会这样?
作者根据治疗盖奇的医生的一份记录,认定由于大脑特定部位的损伤,导致他的情绪系统不能正常运作。
那什么是情绪系统呢?
简单来说,情绪的功能是一种信号发射,提醒我们哪些事情是我们所关切的。
也就是说,情绪是对危险信号的感知,比如当我们感觉到环境中有些东西不对劲时,我们就会变得焦虑,并采取规避行为。
当我们无法逃避,直至表现为恐惧,这正是压力反应出现。
遭受压力时,身体也会做出迅速的反应,第一阶段是涉及神经系统和激素;第二阶段是身体从平静状态切换到紧急状态,准备好战斗或逃跑。
如果压力严重且持久,就会进入第三阶段,身体的免疫系统可能发生变化,因为长期处于紧急状态。比如伤口需要更长时间的愈合,识别和消灭细菌方面效率会降低等等。
既然情绪会引发压力,那么,我们又该怎么做?
长期研究压力的研究人员——基科特-格拉泽,反复试验最终得出:通过书面形式还是与他人的交流来回忆创伤经历,都会产生治疗效果。
换句话说,当你无法抑制创伤经历带来的压力感,可以通过向他人倾诉这些事情及相关的情绪,或者通过写作来回忆,都能缓解压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