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打卡这件事,我是很不屑的。
我认为打卡,只是一种形式,它对完成某个任务本身没有实质帮助。
如果同样一个任务,设定两种操作方式:
一是任务完成之后,需要打卡,才算完成;
二是任务完成之后,就算完成,无需打卡。
一开始,我习惯性选择第二种,因为第二种少一个打卡的步骤,不就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吗?
长期操作下来,我发现,任务完成情况,没有监督,没有记录,全凭记忆在管理,完成效果不得而知。
看似节省了时间,我却越来越忙乱,越来越不安。要做好自我管理,我该怎么管理这些任务呢?
我想起,在公司上班,完成一份工作总结,最后,需要提交给领导查看。管理某个翻译项目,完成了所有环节的流转,最后,也需要提交给客户。
因此,所有的工作任务,都有一个“仪式感”的完成结束。可以是“提交”,也可以是“打卡”。
在公司工作,会有各种领导指示、考核目标、计划进度等,推着你加快完成任务的步伐。如果完不成任务,可能会被领导批评,会被扣绩效。
可是,自我管理,没有来自外在的监管压力,只有每日的自我审视。如果完成任务,也有一个“仪式感”的结束,是不是能更好地进行自我监督呢?
每天参加日记打卡,点下“提交”那一刻,会有一种成就感,觉得今天都没白过。每天点开滴答清单,把完成的任务一项一项勾掉,哪些做了,哪些没做,变得清晰可见。
如果制定了一个目标,选择通过打卡来进行自我监督,就会倒逼自己对目标做出分解,将整体目标分解到每月、每周、每天,变得具体可执行。
打卡,看似要多花点时间完成程序。其实,从长期来看,打卡不仅能有效地自我监督,也让每一次的努力有迹可循。每天花费一点时间打卡,以后会受益无穷。
所以,在半推半就之中,参与了日记打卡之后,我刷新了对打卡的认知。除了日记打卡,我也将其他所有的任务放进滴答清单,每天查看进度,每天打卡。
每天醒来,想到这么多任务,等着我去完成打卡,浑身都充满了干劲。每天睡前,核查一下任务的进度,距离梦想又近一步,这种感觉太爽了。
从此,我爱上了打卡。今天,你打卡了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