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8531673/e1759ec5f44631b9.jpg)
今晚在上海交响音乐厅欣赏了马赛克四重奏演绎「死神与少女」。前天去东艺看管风琴,错过了他们的第一场演出,还有些遗憾。好在今晚还有两首海顿和贝多芬的曲目。马赛克四重奏组合由奥地利小提琴演奏家埃里克·赫巴特和安德烈娅·比朔夫,中提琴演奏家阿尼塔·米特雷尔,还有法国大提琴演奏家克里斯托夫·库安在1985成立。他们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大音乐厅,拿下过无数奖项,并且发行过许多重量级的唱片。
上半场第一首是海顿的《C大调弦乐四重奏,作品20之2 》。在这首四重奏经典作品中,我们很快感受到了四位音乐家的魅力。他们的演绎非常古典,稳重,典雅,非常有老派经典的味道。海顿些这首曲子的时候正值1772年,当时作曲家也受到了欧洲新文化的冲击,面对世界出现的新的声音,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精耕细作的创作者,他显然也会有许多困惑。但即便如此,他依然把自己对的理解倾注在作品中,也对自己之后的创作进行了一些调整。今天这部作品已经成为了世界弦乐四重奏的里程碑。海顿也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海顿爸爸”,显然他的选择是正确的。
接着听到的是贝多芬的《F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作品18之1》是贝多芬的早期的作品,音乐充满活力,清新美好和他之后大部分与命运抗争的主题有着很大的不同。很喜欢大提琴的部分。这也是贝多芬着了很多笔墨的地方。因为当时这部作品是献给了罗布科维茨亲王的。这位维也纳最富有的贵族之一,也是贝多芬当时的主要赞助人。亲王非常热爱音乐,会演奏小提琴和大提琴。所以贝多芬加强了大提琴的表现力。演奏家们让作品充满了轻盈的律动,还带着热情和幽默,十分精彩。
下半场是舒伯特的《d小调第十四弦乐四重奏,D. 810「死神与少女」》。相较于舒伯特1817年创作的同名艺术歌曲,弦乐四重奏有更为丰富的音乐色彩。音乐中呈现出的痛苦,恐惧,还有那种致命的温柔都非常感人。特别是最后一个乐章,在一段塔兰泰拉风格的急速舞曲后,音乐呈现出教堂圣咏般的庄重肃穆,戏剧化的对比完全让人的心境与音乐旋律缠绕,最后又有着大限将至的解脱感……演奏家们出神入化的演绎让人印象深刻。难怪他们为这首曲目灌录的唱片拿了那么多重量级的奖项。
在观众热烈掌声和彩中,四位演奏家为大家返场了舒伯特的《两首德国舞曲,D769》。这是舒伯特的舞曲代表作旋律轻快,优美灵动,充满浪漫的诗意。
今晚马赛克四重奏的精妙演绎让观众感受到优秀的演奏家所拥有的丰富内涵,四把琴的音色也都特别好。虽然他们演奏时没有过多的肢体语言,但却戏剧性,似乎每一个音符都在讲故事,而他们则是最好的讲述者。欣赏这样的音乐就像喝到一杯好茶,醇厚绵密,滋味无穷,又充满回味。安安静静听曲子,也能感觉到跌宕起伏的心情变化,同频力极强。很高兴还是有幸听了一场这个知名组合,希望有缘再会。
![](https://img.haomeiwen.com/i8531673/df5c6b48ddc191fc.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