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结构思考力,想必是我们都很想获得的一种能力,因为具备了它,便能够帮助我们在开会时、日常表达时,都能有条理的进行,也会给他人一种逻辑清晰的好印象。那到底如何能获得结构思考力呢?在我看来,分三步曲。
一、你得先有思考力
所谓结构思考力,它其实拆分成两部分,一个是结构,一个是思考力。结构很好理解,就是框架,或者说系统。看上去是一个整体,但有着它的内部结构。比如房子,它的内部分为地板、墙、屋顶,组合成了一个房子的结构。再比如台式电脑,它也是一个结构,分为显示器、主机、键盘、鼠标。所以结构很好理解,就是指一个整体,或者说一个系统,它是由哪些因素所组成,这便是结构的概念。
但是结构它只是一个工具,一个能让某样东西更有条理性的工具,如同房子,如果你把内部的屋顶、墙、地板全拆了,那当然就成了一堆散沙,就不再有结构了。所以要想有结构,除了能把它们组合起来,还有个前提条件,你需要有这堆散沙做为原材料,不然也无法把它组合成一个整体结构。结构思考力也是一样,你没有思考力,大脑里面没有东西,即使你再会整合,也没有“原材料”。
所以,结构思考力的前提条件之一便是思考力,你需要先有思考力,当然,也不用把这个思考力想的过于神圣,你可以把它理解为,你首先需要对一些事情有你的思考和看法,然后你才能考虑用什么样的结构把它们装起来。
二、你得懂一些工具
所谓需要懂一些工具,就是指当你有了思考力之后,你得有工具来装啊,就好比有了原材料,要盖一栋房子,你也先得有个设计图,知道你要的是一座怎样的房子,这样你才能思路清晰的朝着你想要的房子模型来创建,这个设计图就是一个规划好的房屋结构。
那工具又有哪些呢?那就太多了,就好比房子的款式也是多种多样,不同的房屋户型配制不同数量的原材料,同样,不同的思想和看法,套用不同的框架。
这样说可能稍显抽象,你还可以把它理解为,给你在表达中要讲的内容“穿上衣服”,比如,你在开会时,你对老板提出的一个问题有十种想法,难道你要一条一条的来说吗?估计等你说到第七八条时,老板都要睡着了。所以我们不能任凭信息这样乱飞,需要给它们穿上合适的衣服,也就是用适合的框架把它们装起来,或者叫工具。
三、你得学会整合信息
所谓整合,其实和上一步有些接近,当你都会找合适的工具来装上你想表达的内容了,就代表你已经会整合了。不过在这里还是给大家分享具体的案例。假设,老板告之,明天要开这周的总结会,那你得提前准备下吧,毕竟是一周的总结会,这周都做了哪些事,可能还是需要回想与整合才能记得更清晰。
这时候你就需要首先回忆下,或者看一下自己做的一些日总结,再或者你凭记忆搜索都做了哪些事,比如我目前任职咱们口才界社群的助教,每周也是需要做复盘总结的,在这一周,服务了多少学员,每位学员的行动量分别是怎样的,整体行动率达到多少,行动量不达标的学员,为什么不达标,是什么原因导致不达标?有没有为他们提供帮助?这周下来有怎样的感受和收获?有没有做出一些有成果的事情等等,都是需要复盘总结一下的。当你需要来清晰的向他人传达这些内容,你就会自然有意识的来运用结构了。
那对于以上这些内容,如何进行整合归类?就需要给他们找一个合适的框架。比如
1、这周做了哪些事?
1》统计学员的行动量
一共多少人,行动与不行动的分别多少人,行动率有多少
2》跟进问题学员
对于行动力出现问题的学员,具体是什么原因,跟进和沟通后,取得怎样的结果。2、这一周有什么具体成果或者收获吗?
3、这一周有什么需要反思和改进的吗?
以上就是一个很好的复盘框架,可以把你想要表达的所有内容都装进去,不管你是用文字整合,还是口头表达,当有了上面这样的一个结构,就能助你将所想要展示的信息有条理性的展示出来,听的人也能很轻松的接收你的信息,而不至于一团乱,增加沟通成本。
最后总结一下,关于结构思考力的三步曲,第一步需要你有思考力,没有思考力,就用不到结构,因为没有内容,再好的框架也没有东西可装;第二步需要了解一些工具,这样在你有内容的时候,才有得工具可装,所以这个时候需要你掌握一些常用工具,可以自己积累,也可以是借鉴他人的,还可以学习专业人士总结下来的工具模型。第三步是你得学会整合信息,若不会整合,即使你有内容、也有工具,但可能无法让它们恰到好处的配合,也就是出现“衣服不合身”的现象。
当然,以上只是结构思考力的一些初步知识,要想真正掌握,不仅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识和方法,还需要进行刻意训练,才能让我们在面对文字写作或者口头表达时,能够轻松的运用自如,给他人一种逻辑清晰、条理表达的好印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