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如果能找到答案,那一定是自己的功劳。别人的解惑再合理最终都还得过自己说服自己这一关。
所谓自圆其说,只有自己说服了自己,才会相信眼前的事是对的。
老周的大胆想法尽管有其可操作性,我也很认同这个没有其他出路时的权宜之计。但我心里还是有一些顾虑,倒不是担心这个办公室旁边的小房间的环境对产品水分,微生物这些指标符合质量标准有什么影响。以我自认为很专业的视角来看,在国家还没有正式推行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那些年,包括我们在内的很多通过了管理部门现场检查的生产场地的环境未必有眼前的这间“作坊”来得清洁。我们自己就已经在那简陋有瑕疵但合法的场地生产了很长时间,除了那次因为清洗后的玻璃瓶没彻底烘干人为原因造成吸潮退货返工的事故外,至今还不从来没出现过其他的质量问题,无论是我们自检还是被各地各级药检所抽查,包括微生物在内的各项指标都是合格的,就连在那阴潮的一楼操作间最容易出现的水分超标问题都没再发生过。我知道这都得益于我们对流程的严格要求和灵活的环境场地的控制措施,以及关键岗位上有经验且负责任的员工的配合。
当然,另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生产的品种几乎都是化学药,大都比较稳定且吸潮性不强,很多本身就有抑菌作用,所以各项指标,包括最担心的微生物指标合格是有这个先天条件的。
而现在,尽管场地环境“不逊于”我们在郊区的合法生产线,又只做单一产品的一个工序,不仅没有混药的隐患(那时候混批从来不用考虑,因为工艺控制有信心,质量都很稳定),干燥的八层楼上水分和微生物指标也不用担心,但胶囊剂填充工序中最容易出问题的装量差异的控制如何解决,这才是我有所顾虑的缘由。
“没人抽查,重差会不会出问题?4号这么小胶囊又是全手工刮板。”我有些疑虑问老周。
“他们很熟练,会定时自己检查的,不用担心给很多药厂都找他们做过,”老周说的“他们“是指他准备请来的单项目操作工,我还没见过。
“放个天枰在里面要球他们定时测,并做记录。”我说。即是说给老周听,又是在说服自己。
看来木已成舟,至少是箭在弦上了,我也只得找理由说服自己。
只是,实际操作中并没说服自己那么来得轻松……
早安,元月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