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盈链研究:新冠疫情之后,中药产业如何走出去?

盈链研究:新冠疫情之后,中药产业如何走出去?

作者: 盈链科技 | 来源:发表于2020-05-18 15:17 被阅读0次

作者:宁国人,中科大硕士,盈链科技医药分析师,具有二十年中药产品研发\供应链管理实践

随着我国疫情的稳定,中医药在此次抗疫中的作用引发关注,以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血必净注射液和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三药三方”为代表的一批中医药在国内的应用被证明具有明显疗效。

在全球疫情发展之际,我国有关组织和机构已经向意大利、法国等国和我国港澳地区捐赠了中成药、饮片、针灸针等药品和器械。这是否意味着中药产业走向国际的一个契机?

回顾下2020年一季度的中药产业出口情况。

来自中商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0年1-3月中国中药材及中成药出口量波动幅度不大,2020年3月中国中药材及中成药出口量为1.4万吨,同比增长29.9%。

安徽是传统中药材出口大省,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前2月,全省出口中药材3357吨,货值1.2亿元,同比增长7.3%和7.1%,较全国同期中药出口增速高12.3个百分点和6.3个百分点。中药材传统出口市场中,出口韩国4545.6万元,与往年基本持平;出口东盟、中国台湾分别为3588万元、2416.4万元,增幅分别高达88.6%、31.1%。此外,对欧洲出口中药材266.5万元,增长48.6%,其中对西班牙、俄罗斯、匈牙利、阿尔巴尼亚等国出口较2019年实现了零的突破。

我们可以看到,今年一季度在出口大幅下降的大环境中,中药出口还是一如既往的稳定,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国外华人社区中药消费量大涨,另外一方面本身医药行业在疫情期间消费需求较其他行业更稳定,更刚性

但是我们要看到这种稳定中蕴含的危机,一是中药的增长尽管增幅较大,绝对数量还是较少,困扰中药出口的问题也一直未能解决;二是中药出口以低价值的原材料为主,高附加值的成药占比并不多,我国中药产业始终没有摆脱初级资源提供国的角色。

对于第一个危机,困扰原料中药材出口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国内中药材质量,二是国外中药材消费量。质量达不到出口国标准,国内中药材就出不去;国外中医不够发达,即便中药材出口,也没有消费量。

国内中药材质量问题主要有两方面问题:一是标准化不够。药品作为特殊消费品,事关人命健康,中药材规格不一,有效成分含量不一,显然开创现代科学的欧美国家不会接受作为药品入关;二是本身质量问题。检测活性成分不均一,农残不达标,作为同一传统文化圈的日韩都不会接受。

盈链科技对于中药原料药的质量问题已经做过深入分析(详情可见文后链接),本文重点探讨下第二个危机,也就是中药产业出口长期以来都是初级资源出口,高附加值的成药份额不高的问题。

对于第二个危机存在的现象,其实已经存在相当长的时间,迄今为止也少有企业取得明显成绩。来看下2018年国内中成药企业和化学药企业的研发费用对比即知。

中药企业的研发投入普遍低于化药企业,我们可以理解为中药企业更多的是靠信仰,靠品牌,靠吃老本,靠广告和大规模的销售费用来获得营收,创新性普遍不够。即便是研发投入,方向也多是中成药的临床试验必需的相关费用或者是中药企业收购的化学药批文,对于中成药的医学价值的发掘和研究很少涉及。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局面?有两种可能。

一是因为能通过品牌传播拉动销售。就像某药业集团狂砸广告能把学术价值极低的双黄连打造成家喻户晓的知名产品那样,企业何必又费劲去发掘产品的医学价值呢?又比如传统老字号同仁堂、东阿阿胶、片仔癀等,甚至只需要通过涨价的方式就能推高销售额,这样简单粗暴的操作当然非常香了,一遍遍的套路总能圈到大笔的银子,谁还愿意去做费力费时还前途未卜的事情?

二是因为中成药按照现代科学标准打造完整医学循证证据的难度极高。中成药是按照中医理论体系指导下的药品,如果按照现代西医的科学标准衡量,药品的活性成分、体内药物代谢过程、不良反应等问题中成药基本不能回答,这就造成中成药只能在国内销售,在国际市场销售不能以药品的名义出现。比如天士力的丹参滴丸闯关美国FDA二十年仍未获批以药品方式进入美国市场。

所以两种原因之下,国内中药企业鲜有动力投入巨额资金去做中成药的创新研发。中药产业出口以原料药为主的现象短期难有改变。

但是国内中药行业要发展,一定要走两条路啊,一条是不断创新中药,发掘更好用的中药去替换现有的中药。我们不能老是躺在祖宗的福荫之下只是治疗个头痛感冒,须知现代疾病已经和古代不同,比如糖尿病、高血脂为代表的代谢综合征,各种癌症等。一条是出海走向全球,让全世界人民吃上中药。两条路怎么也得选一条啊!

所以接轨国际很重要很迫切,不能再关上门来中医药自嗨了,不能再拒绝现代科技的标准了。

其实国外药厂对于植物药已经做出了一些先例可以作为国内中药企业的借鉴,举几个例子,“迈之灵”是德国药企研发上市的,成分是马栗提取物,相当于国内中药单方制剂。功能主治有1.用于慢性静脉功能不全,静脉曲张,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血栓性静脉炎后综合征引起的下肢肿胀、痉挛、瘙痒、灼热、麻木、疼痛、疲劳沉重感、皮肤色素沉着、郁血性皮炎、溃疡、精索静脉曲张引起的肿痛等。2.用于手术后、外伤、创伤、烧烫伤所致的软组织肿胀,静脉性水肿。3.痔静脉曲张引起的内、外痔急性发作症状,如肛门潮湿、瘙痒、出血、疼痛等。

再比如同样来自于德国的植物药“施保利通片”,成分是侧柏叶、紫锥菊根、赝靛根、抗坏血酸。相当于国内中药复方制剂。功能主治是病毒或细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单纯性唇疱疹;细菌性皮肤感染;因放射或细胞抑制剂治疗而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辅助抗生素治疗严重的细菌感染,如:支气管炎、咽峡炎、咽炎、中耳炎、鼻窦炎。

国外植物药可以功能主治很明确,不良反应和禁忌观察也都合理合规,我们的中成药为什么不行呢?为什么我们坐拥中医药这样巨大的宝库,却只向世界贡献了青蒿素就这么一个源自于中药的药物,坐视国外类似于中成药的植物药可以世界范围内做的风生水起?我们必须深刻反思,寻找可以弯道超车的出路。

其实两个危机的本质可以归根为一句话:那就是中医中药在国际被接受程度的问题。盈链科技分析师认为,按照现代药物研发的标准,结合国外植物药的经验,国内中成药是可以做到符合国际标准,走向世界的广阔市场的。

盈链科技提出的解决思路区块链+中药大数据,即通过区块链多中心存储和计算的技术,接入医疗机构HIS系统,实现中成药在临床应用中的疗效再评价,涵盖上市前和上市后的临床观察,通过关键词的AI自动筛查技术,以真实世界的大数据来分析和发掘疾病与中成药的对应关系,寻找有力的可供反复检验的循证医学证据,修正传统中成药中主治疾病模糊、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不明等问题,以现代医药科技标准来改造传统中成药,达到中成药为体,现代西药标准为用的目的。如下图所示:

盈链科技希望以区块链、大数据、AI 技术为工具,赋能中药产业发掘新价值,建立新标准,降低新药研发费用和科研难度,助力国内中药产业走向国际舞台。

盈链科技在创立之初便将探索区块链、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融合发展、自主创新和解决产业难题作为公司的使命,经过2019年的实践和探索,在可信大数据、智慧农业、智慧医疗、中药现代化、白酒防伪溯源等多个垂直领域,率先实现了产品落地应用案例示范。

目前,盈链科技依托中科院、中科大成熟技术团队,在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领域实现多领域技术储备,在区块链自主技术创新、智能硬件、软硬结合的落地模式走在全国前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盈链研究:新冠疫情之后,中药产业如何走出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bwuo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