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忙着练字的时候,我微信响了两声“叮叮”“叮叮”。我以为又是什么群艾特全员的消息,就没有第一时间去看微信。
半个钟后,我和我发小发出了深夜的哀嚎:你不要急着结婚,不然就只剩我一个人了。
她突然发微信问我:“你准备要结婚了嘛?我听说黄XX、孙XX还有蒋XX,今年或者明年就要结婚了。”
我说:“没有,我目前还没打算。工作还没稳定,不想结婚那么快。”
她说:“我也是。发小团体还有五六未婚狗、之前甚至是母胎单身族;现在突然就剩我俩,我怕就剩我一个人,所以提前问问你,给自己一个心里准备。”
我说:“莫慌,还有我。还以为她们没那么快呢,最起码不在今年结。我觉得25/26的年纪,多好的年纪啊。没有青春时期需要依赖家庭的困扰,也没有婚后带孩子的不自由。先干点自己的生活再说。”
聊着聊着,我们彼此都感叹:我太难了!太可怕了!
从来不觉得二十几的年龄是一个让人害怕的东西,但只有身边有人拿来对比,就会觉得自己一事无成,甚至很失败。
我们都是妥妥的93后,虽然已经是个奔三的年纪。但有时还是会觉得,婚姻离自己还是很遥远。最早一个发小结婚,还是在我们都还是大二的时候,现在人家也都二胎了。
最近一个结婚,则是去年过年的时候,儿子也会走路了。剩下的几个要么有男朋友了,要么还依旧是单身狗。直到此刻才猛地觉得:自己剩下了。
二十几岁,多么美好的词,现在背后却有着另一层“涵义”:剩女。
特别是在城乡地区,30岁还不结婚,妥妥的老女人,只能任由别人挑。
我们开始害怕,害怕就只剩自己,这样会被家里人以及邻居们说:哦,某某家的姑娘还没出嫁,我可以介绍给你儿子认识认识啊。
我们开始担心,担心自己是不是走错了路。原本是一群玩在一起的朋友,以为以后也会一起成长;如今各自成家,被剩下的少数人,才发现自己原来早已落后已久了。
特别是当下,90后的情感问题被无限解读。单身、不结婚率还勇创新低,被剩下的我们,虽然有整个社会为伴,但家里人却不会认为这是社会的一个趋势。90后的晚婚,会很晚。
一是因为找不到契合自己灵魂的人,二是找不到契合又有资本和能力的人。
有的人是看多了心灵鸡汤,认为一个人的优质单身,比两人的为了结婚为在一起的生活要好;有的人则是因为经济问题,买不起房子、开不起车,养不起孩子,结婚了怎么办?
这个社会,孩子早熟已经不个别现象了,已经普遍到自然了。而我们,也普遍变得更穷了,这也成为一种社会通俗情况了。记得之前有新闻说过,现在的90后,平均负债已过十万。但是,很多90后还是买不起房。现在一平米房价,甚至超过一个普通单位普通岗位的工资的几倍。
都说90后辞职任性,是因为家里有钱,不害怕。我只能说,这部分人在95后比较多。那95前的90后呢,也是90后啊。但即使任性离职了,绝不是因为有家中支持,而是真的忍受不了了。
这是90个性化、追求自我价值的一个表现。从以前到现在,90后的标签从没有少过,但这
些标签的背后的真实的需求,都是源自现实生活。
不想结婚,一个是社会经济压力大,一个是自我意识增强了。没有经济资本,一个是房价太高,衬得手里的工资不如九牛一毛;一个是赶上了移动时代高峰期,钱变成数字,各种信贷给你提前消费,金钱的意识变成数字消费,消费无感。
在经济的重压下,婚姻变成了一个超高的奢侈消费品。特别是养孩子,从怀孕开始,就开始花钱如流水;出生后,更是各种生活消费、教育消费。当下中国的教育焦虑,并不会因为经济窘困就会减轻。赢在起跑线和过年过节的对比,都让孩子的教育,少了很多我们小时候到河里抓鱼童真。
而且,现代婚姻的背后,是三个家庭的负担。没有谁愿意和一个没有承担能力的人,一起肩负家中长辈的晚年问题。每个人压力都很大的样子,所以都在找一个可以让自己放松的人。
可如果这么容易找到,很多人都不用相亲了。
我们都在打着追求自己品质生活的旗号,过着一个人的日子。
明明有很多人都在单身,却还是喊着找不到男/女朋友;明明社交软件变多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交却变得没有任何意义了;明明“喜欢你”的告白更加容易表达了,却有很多人不敢相信了。
为什么结婚这么不容易了呢?明明就是两人的恋爱而已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