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起艾芜的这个名字来,许多人或许都是陌生的。但却是和“鲁巴茅,郭老曹”同时代的作家,名声不如这六位的大,然而文章确实写的极好。这个看法也是在这几天读了《丰饶的原野》一书后形成的。
约是在两年前,看过艾芜先生写的《南行记》,内容却是没有给我留下什么印象,只是记住了艾芜这个名字。半月前偶然在一个老旧书摊上看到这本书,便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买了回来。自从打开来看不到十页,心里便稳稳的放了心,这是本值得一看的书。
《丰饶的原野》这部书在建国前便创作完成,本来是打算分《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四个小题目来写的。然而艾芜先生于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写完第一部分《春天》后,本应继续创作的第二部分《夏天》,却因为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而不得不放弃,而是去创作与抗战有关的作品,从而激励中华人民去进行反法西斯的斗争。
直到抗战胜利后的一九四五年,作者回到了离家乡不远的重庆。在怀念家乡情感的催动下才又动笔写了《落花时节》,作为《春天》的续篇。然而既然都落了花,原定要写的《夏天》,《秋天》,《冬天》便只用《落花时节》这一篇代替了。想来也有些遗憾,因为这样一来,便感到在篇幅上比原来的计划少写了许多,很多的人物故事便消失了。因为出版社要一起出版这两篇,艾芜先生便起了个总的名字,叫《丰饶的原野》。
《丰饶的原野》故事发生地便是在有沃野千里,天府之国美誉的作者家乡四川,这也便是这部小说名字的由来。而故事的主人翁是名叫刘老九、赵长生、邵安娃的三个农人,三个没有土地的农人。他们都是给地主汪二爷常年做工的长工,挣着微薄的工资,却受着牛马之苦。
刘老九是个勤劳肯干的人,却是命苦的很。家里曾与他许过一门娃娃亲,便是舅家的表妹。然则刘老九自从父母双亡后便一贫如洗,父母的棺材钱也是在给地主汪老二打过多年工后才慢慢还清。他的舅父舅母嫌弃他贫穷,便撕毁了婚约,宁可把他的表妹嫁给一个有钱人“做小”也不给他。
刘老九踏实肯干,从不偷懒欺工。却也是一个正义耿直的人,富有斗争性。在不平面前,他敢和自己的雇主汪二爷争吵。为了给被人打伤的邵安娃争取利益,不惜打锣走人。刘老九一直有当“粮子”(四川方言,即指兵)的愿望,却因为种种缘故未能成行。是鲁迅先生所谓“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的一类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