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
顾曼桢带母亲去看医生,意外发现丈夫跟其他女人在一起,甚至还有小孩。
她的第一反应不是生气而是遗憾,这个小孩居然不是女孩。
如果她是男孩的话,丈夫就不会跟自己抢抚养权。
可惜,这个小孩是女孩,丈夫就不会放弃儿子的抚养权。
母亲第一时间对她进行劝慰,认为实在没有想到这个人居然一直在外面乱搞,我还是要想开一点,以后的日子还要过下去。
转瞬间又责怪她,认为他自始至终把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对于丈夫居然看都不看一眼。
这样的夫妻关系怎么会好?
02.2
顾曼桢笑了笑,认为跟母亲果然没有共同语言。
随即,不仅对她隐瞒了自己的想法,而且对他隐瞒了自己接下来的意图。
说实话,她知道这个女孩根本不能构成丈夫放弃儿子抚养权的威胁。
但是,可以拿出轨这件事情对他构成威胁。
除非他不在乎是身家背景还有名声,不然他肯定会对这件事情做出一个合理合法的处理。
虽然,她最后成功的拿到了儿子的抚养权。
但是,丈夫拿钱砸这件事情,也让她为了赢得最后的胜利,负债累累。
03.3
母亲不会理解她这种做法,甚至主动和她断绝往来,直接搬到儿子那里去住。
顾曼桢坦然接受,认为这样也好,反正自己和母亲的关系早已经淡漠。
这几年如果不是出于责任和道义,她根本不会关心和照顾生病的母亲。
而这一切的来源就在于当初她始终不肯伸出援手。
如果,当初她主动告诉沈世钧,或许她和世均的命运就会被改写。
可惜,母亲只在乎家族的名声,认为家丑不可外扬。
而且事已至此,女儿也没有其他的选择。
如果能够嫁入豪门,富贵荣华还能够帮衬家里人。
如果生个一儿半女,还可以捍卫姐姐的地位,两个人互相守候着祝鸿才的田地。
04.4
所以,当她逃出顾家的时候,她就决定放弃跟家里人的所有联系。
没想到,母亲找到了她,还劝她回去吧。
何必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偏要过苦日子。
况且现在还有一个儿子,没有什么割舍不下的。
顾曼桢第1次对母亲表示了生气,认为就害怕并且讨厌母亲这样,为了劝她回去,不断的流眼泪。
真不知道当初姐姐是怎么跟她说的,她怎么可以容忍姐姐这样对她?
母亲的哭泣,认为姐姐也不容易。
待在那样的一个家里,总是被丈夫这样的蹂躏。
又不能生下一儿半女,留住丈夫的心。
她也没有其他的办法,她只能这样去做。
顾曼桢苦笑,发现这就是家族的特点,一味的认命,甚至不惜牺牲儿女的幸福。
05.5
为了能够独立,为了能够带着时间活出自己的意义,她果断选择放弃这个家庭。
这么多年来,不管是重新回到祝家跟姐夫结婚,还是选择跟姐夫离婚。
她和母亲的关系都是那样无话可说的寂寥。
甚至一直缺乏跟家里人的联系。
母亲深知这些,不再打扰女儿,而是主动搬到儿子那里。
虽然在儿子那里住着也不怎么样,但是相比来说他能够感受到儿子跟她的血脉亲情。
06.6
果然,张爱玲笔下的原生家庭都是具有悲情色彩的。
顾曼桢因为姐姐,无意间被改变了爱情的方向。
不能再和心爱的人在一起。
顾曼桢因为家里人,无意间被改变了生活的轨迹。
选择离婚,独自一人带着儿子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