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
孩子躁动的家长有什么特点,心理学家找到了这6条

孩子躁动的家长有什么特点,心理学家找到了这6条

作者: 院长X大叔 | 来源:发表于2019-01-28 13:15 被阅读4次

    身边经常有朋友问,感觉孩子特别「躁动」,任你用什么方法也静不下来。即使威胁恐吓,也控制不了3分钟,很快他又不由自主的扭动起来。

    需要明确的是,不是所有的「躁动」都叫「多动症」。向外探索,本就是孩子的天性,因此在他活动能力提高的同时,比较好动一点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只有发现他随着年龄增长,还是明显有注意集中困难,或者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才考虑「多动症」的可能性。

    孩子为什么会「多动」呢?很多家长认为就是性格问题。但心理学家亨利·马西和内森·塞恩伯格经过长达30年的研究发现,跟父母的教养方式存在很大的关联。他们总结了以下6条共性——

    1、父母不能跟孩子建立联结。

    联结指的是心理上的联结。要在心理上产生联结,父母需要一种能力:理解孩子的行为。在孩子不能讲话之前,他们是通过哭喊和肢体语言来表达需要的,父母要能够理解他们在表达什么,并给予正确的回应。

    这需要父母的长期关注才能学会,漫不经心地抚养则是一种无联结的抚养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曾经有育儿经谈到,在孩子哭时不要去抱,以此训练孩子表达情绪,这显然是一种错误的方式。

    2、父母不能跟孩子玩耍。

    玩游戏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有助于孩子的认知及社会化过程。如果父母能够参与进来,孩子的受益将会更多。

    可惜的是,父母一起玩游戏时总会带着指点和评价,你「应该」这样做,「不应该」那样做。这样反而不利于孩子成长了。现在父母总是太忙,把孩子推向了电视和网络游戏,所谓「网瘾」真不能怪孩子和网络,长期缺少高质量陪伴可能才是主因。

    这样的孩子通过「多动」来寻求注意。据有关研究,每天10分钟左右高质量的陪伴都能产生积极效果。

    3、父母在孩子身上投射自己的情感和否认。

    这里不打算具体讨论「投射」的心理机制。简单来说,就是把自己身上具备的特质认为是孩子身上具备的。

    比如说,一个控制欲很强的母亲,会认为自己的孩子会利用哭或者某些行为在控制自己。而一个压抑愤怒的父母,会觉得自己的孩子有毒。

    一个被长期「误解」的孩子不知道该表现什么才好,于是「多动」成为一种无意识选择。

    4、父母的言行不一致。

    父母的自我认知跟自己的行为之间有差别。孩子跟父母长期生活,他不会听父母说些什么,而是看父母做些什么。

    好玩的是,很多父母要求孩子多看书阅读,提高能力,自己却瘫在沙发里玩手机。

    言行不一致的父母很快会被孩子看破,并很难获得尊重。同时,孩子在语言压力和父母行为之间会感到一种矛盾,让他们倍感困惑,因此会以「多动」来表达。

    5、父母的需要在前,孩子需要在后。

    这样的父母,要求孩子做一些事情的时候并不是考虑孩子的需要,而是自己的需要。

    最典型的是,有一种冷叫做你妈觉得你冷。我的一个朋友在长大后提过一件事,一次春游,她父母因为不放心,全程开摩托车在后面跟着,让她十分丢人。以至于多年后一直牢记在心,耿耿于怀。

    这些做法,满足的是父母自己的需要,而不是以孩子为中心考虑问题。

    6、体罚。

    我国的传统育儿「美德」。体罚一般是用来抑制孩子的某些行为,但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这种方式的压抑反而会强化孩子的某些行为,这就是所谓「禁忌的力量」。

    需要明确的是,以上几条是通过研究「具有多动症状」的孩子和成人,反观其家庭抚养方式总结的。反过来讲,即便可能存在这些问题,也不能确定一定会出现「多动症状」甚至「多动症」。

    毕竟,世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树叶,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孩子躁动的家长有什么特点,心理学家找到了这6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cbo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