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在工作中感觉压抑。我都怀疑自己到底是不是一个二十多岁的成年人。情绪低落地跟我的大学舍友说,还没过试用期,但是我想溜了。
这是我第三份正式工作。三份都是外贸,只是岗位上略有不同。
第一份是在工厂里当外贸业务员。在那里呆了5个月,没开过单,都是帮别人打杂和不停地在打样给客人,但所有样品都打水漂。工厂老板给我们每个月2500,没有五险,但包吃黑乎乎的菜和住宿,宿舍有热水器和空调。
我其实很胆小,刚上班两周就去了广交会。那时候产品知识一点都不知道。虽然我是个英专生,但其实英语并不好。我可能是全年级成绩最差的学生了吧。毕竟,我连大学英语四级证书都没有。
四年大学之后,其实我还延期毕业了一年考第二次专八,学校要求英专生必须通过专四专八的学位线(也就是50分)才能领学位证。从大二开始教室图书馆宿舍三点一线的我,两次专四和第一次专八都没有过线,我之后在延期毕业的头两个月里,我作为实习生在我们当地的一家卖柑普茶的公司做公众号文案编辑。但是做了两个月就没做了,理由是,对方觉得她太忙了,没办法给我策划主题,她希望招一个有策划能力的文案。于是我离开那家公司,待在家里埋头复习专八。复习了大半年之后,我在那个春暖花开的三月,再次考了让我痛苦不堪的专八,结果我被告知,其实在延期毕业的这段时间里,学校已经取消了过线才能领学位证的规定。漫长的大半年,让我觉得,我不希望学习的东西没有用处和收获。
于是我就进了那家外贸刚起步的工厂。
我先是看到招聘信息,说是招翻译,上面没有要求有任何证书,于是我就跟我父母提了一下,我的母亲鼓励我去。后来我在整个面试的过程中感到极度自卑,面试完之后那个面试的主管说,你今晚再回复我。
回去之后一直感觉心有余悸,心情难以平复。我跟我妈说,我不想去,那个人,并没有很想招我的意思。但是我妈却说,他让你回去回复他,那就是答应要你的啊。我还是感觉不想去。但最终在我妈妈的怂恿下,我还是去了。我跟招聘者说,我可以来上班。但是由于这半年来都没有开单,我自动自觉得提了离职,然后就结束我的第一份正式工作。
在离开了这家工厂后,我又先后面试了几家公司,有的人不是很在乎你有没有证书,有的人则质疑你。被质疑后我的自卑更深了,我决定要考一个商务英语证书,也就是托业。一个月后的某天晚上,我在广州的一家宾馆的夜里失眠,第二天,拖着疲惫的脑袋去考试,结果可想而知,我很痛苦。家里人托关系想为我在大公司里找一份工作,但也失败。
后来去了第二家公司,是一家很老的出口公司,有过非常辉煌的时期,但从二零一几年开始渐渐式微。招聘者找到我之后,我就去了面试。当时难以相信现在还有如此“怀旧”的装修,大概这家公司的从一九九三年开始就没有翻新过了吧。空落落的办公桌,似乎每一个细节都在停留在了当时那个年代。我面试的时候非常想逃,但又有种奇怪的想法:
“我别无选择”。
回家后收到另外一家公司的面试邀请。日思夜想了两天之后,出于自卑,我放弃了面试机会,选择进入了那家很老很老的公司。当时放弃的那家公司还问我,不对比一下吗?我不敢对比,害怕别人知道我的情况之后,就会不要我,然后我就会待业。我很害怕待业,因为我已经比同届本科生花费了多大半年的时间在专八上,考试成绩确实有很大进步,但并没有通过。
我害怕我会落后于他人。毕业前我本想往新媒体的方向去,可我又害怕“转行”。我想我既然开了外贸的头,我就要走下去。不然我会一事无成的。
于是我在这家公司就负责了出纳记账和货物出口的所有工作。本来和我一起进来是有一个男生的,但是一个月后,这个男生也离开了。
男生离开之后我觉得非常的孤独。我不喜欢出纳这种机械的工作。而且因为公司缩小规模,外贸业务量奇少,所以我能锻炼的机会也是非常少的。不过这份工作空闲,我可以继续备考托业,在这家公司呆了超过半年后,我又参加了一次托业考试。
在这家公司的半年里的某一天,老板叫我去他的办公室,商量业务上的事情。我站在离他半米远的距离,他让我过来一点,我走过了去一点。结果他一把搂住我的腰,把我拖到他的身边继续说事情,我感觉非常不舒服,但是我没吭声。随后,他还边说边拍我的臀部和大腿根部,我一下子毛骨悚然,大声说,我出去拿个本子记一下!
自此我再也不想和他多说一句话。疫情稳定后,我就离开了那家公司,来到了现在这家出口公司。
招聘信息上仍是没有要求任何的英语证书。我提离职后一个月来上班。做的是外贸跟单员。这里给我的感觉好很多。特别是一开始,招进了好几个新人。那种生机勃勃的感觉让我感觉活力了一点。
但随着两个和我一起进来的新人离去后,我开始出现了一些厌倦的情绪。工作有点提不起劲,之前所谓的“经验”在这里根本是杯水车薪。我很多事情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我被某些工厂抱怨,被同事吐槽。我差点红了眼,这一切都跟想的有点不一样。我又开始后悔,为什么不坚持做媒体的工作。我心头一暗,掉入了后悔的深渊。我觉得我有点坚持不下去了。
下班后,我回家。电视里正在播放“爱情保卫战”。
台上的女生希望她的男朋友跟他去北京一起打拼几年,男生不愿意,最终男生离场,女生黯然,主持人问她,你想她吗?她只回答了一句,“咬咬牙,可以的。”我听了这句话瞬间感觉眼眶有点湿。
我需要去解决问题。
就像“大象席地而坐”里的王金说:你站在这里。你离开到那边那个地方,你想那边一定比这儿好,但你不能去。你不去,才能解决好这儿的问题。
咬咬牙,会挺过去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6793338/967d109b6f1eb47f.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