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 数据库中事务是用户一系列的数据库操作序列,这些操作要么全做要么全不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工作单位。
为什么要使用事务
事务具有 4 个特性:原子性(Atomicity)、一致性(Consistency)、隔离性(Isolation)和持续性(Durability)。这 4 个特性简称为 ACID 特性。
1) 原子性
事务必须是原子工作单元,事务中的操作要么全部执行,要么全都不执行,不能只完成部分操作。原子性在数据库系统中,由恢复机制来实现。
2) 一致性
事务开始之前,数据库处于一致性的状态;事务结束后,数据库必须仍处于一致性状态。数据库一致性的定义是由用户负责的。例如,在银行转账中,用户可以定义转账前后两个账户金额之和保持不变。
3) 隔离性
系统必须保证事务不受其他并发执行事务的影响,即当多个事务同时运行时,各事务之间相互隔离,不可互相干扰。事务查看数据时所处的状态,要么是另一个并发事务修改它之前的状态,要么是另一个并发事务修改它之后的状态,事务不会查看中间状态的数据。隔离性通过系统的并发控制机制实现。
4) 持久性
一个已完成的事务对数据所做的任何变动在系统中是永久有效的,即使该事务产生的修改不正确,错误也将一直保持。持久性通过恢复机制实现,发生故障时,可以通过日志等手段恢复数据库信息。
事务的 ACID 原则保证了一个事务或者成功提交,或者失败回滚,二者必居其一。因此,它对事务的修改具有可恢复性。即当事务失败时,它对数据的修改都会恢复到该事务执行前的状态。
开始事务
BEGIN TRANSACTION <事务名称> |@<事务变量名称>
提交事务
COMMIT TRANSACTION <事务名称> |@<事务变量名称>
撤销事务
ROLLBACK [TRANSACTION]
[<事务名称>| @<事务变量名称> | <存储点名称>| @ <含有存储点名称的变量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