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读到明代归有光在《项脊轩志》里写下的名句:“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心中生出戚戚然:枇杷树本是无情之物,作者却寄情于物,用“今已”二字抒发光阴易逝,物是人非之感!
它所产生的艺术效果真正是:不言情而情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
我由此想到楼下园子里的那几棵枇杷树,一年又过去了,它们还好吗?信步下楼,远远望去最高大的那颗枇杷树就像一把撑开的遮阳伞,叶子绿得深深浅浅,黄色的花骨朵一丛丛、一簇簇映在其间,倒也配得相宜得彰!
走到树下,我更能体会到枇杷树的茂密,不管天气如何变换、 它一直四季常青;并且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风景:秋日养蕾,冬季开花,春来结实,夏初果熟!
![](https://img.haomeiwen.com/i15181971/42508ecd4714df8b.jpg)
许是今年冬天寒冷的原因,眼下的枇杷树刚刚准备开花:淡淡小小的白色花朵挂在枝头上,别有一番情趣!
![](https://img.haomeiwen.com/i15181971/f6077f9c06bb4c90.jpg)
想想再过一阵子,枇杷树上就如雨后春笋般长出很多新芽,一时间整棵树的叶子会绿得特别热闹:墨绿色的老叶托着嫩绿的新叶,嫩绿的新叶中间藏着鹅黄绿的叶芽,生命力之旺盛,令人叹服!
而最让人期待的当属它挂果的季节,沉甸甸的枇杷挂满枝头,像一群群可爱的小娃娃,躲在茂密的叶子后面,生怕别人来采摘。
![](https://img.haomeiwen.com/i15181971/8bb6ce0a1b2a9947.jpeg)
可枇杷与别的水果不同,它经受了一年之中风霜雨雪的考验,被称为“果木中独备四时之气者”。因此,枇杷历来倍受人们青睐!
因为枇杷树挂果时硕果累累,所以自唐宋以来,枇杷就被视为美好吉祥、昌盛繁茂的象征,也逐渐成为文人墨客诗画吟诵的题材。宋代诗人戴敏曾在《初夏游张园》中写到: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后两句诗把枇杷描画得栩栩如生,极为传神,读着读着我都能感觉到枇杷好像能醉倒人。
而近代的大画家齐白石也爱画枇杷,他89岁时画的《枇杷双鸡图》,虽是“久不作画,一日兴高”时所作,却是难得的随性之佳品!
只见画中两枝枇杷从右上角斜入画面,下面是两只母鸡,一只探身,一只回首,似乎正在交谈。画面构图简约而生动,也透露出画者心中对枇杷的钟爱!
![](https://img.haomeiwen.com/i15181971/5949dc21d68926fe.jpeg)
而在我楼下的园子里,枇杷树常常都是不起眼的角色。它耐旱喜阳,适应力特别强,所以是很多园子里的常客,与大多数花草树木都能“和平相处”!就是开花的季节里,枇杷树没有梅花那么娇艳,也没有腊梅那么浓香,它就是静静地在一旁开得热闹,有着淡淡的清香!
![](https://img.haomeiwen.com/i15181971/6cd099c0800c250b.jpg)
这么一想,眼前的枇杷树倒具备了朴实无华的性格,它再也不是归有光笔下寄托思念之情的那个对象了!枇杷树更像每一个劳动者,无私奉献出枝繁叶茂,却又从不与百花争艳;任凭风吹雨打,它从不低头、从不却步:大雪压不倒它,炎热也奈何不了它,唯有枝干挺立,为人们提供应景的芳华!
所以,我深深爱上了庭园中的这几棵枇杷树!
图转侵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