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翻看一年前看过的书,突然发现当初被自己定义为正确的废话的鸡汤书,其实里面有很多我遇到的具体问题和解决方案。
一年前,我还没在国企离职,在下决定要离职前,疯狂看书。记得当时用了一个中午的时间看完了《一年顶十年》我记得当时,我自己大言不惭的在豆瓣上评论这本书为一堆正确的废话,这些道理谁都明白。
但一年之后,我再次翻看这本书,真的是奉为瑰宝,里面有很多我在这一年遇到的坑,有具体解决方案,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李笑来的书上。
当初觉得鸡汤,现在却越品越有滋味,是什么原因?
还是因为经历有限,因为自己没有经历过一些具体的困难,所以对于艰难处境体会不深,就觉得书里面说的都是一堆正确的废话。
但仔细想想,难道一个人需要把所有困难都遇到,才能感同身受吗?
肯定也不是,那样一个人也太悲催了,而且世间痛苦表面上看上去各不相同,但痛苦的本质实则相似。
让我无法从书上得到正确的观点的原因,我想不是经历有限,而是一种傲慢和无知。
我当时的心态是在用一种傲慢的态度读书,我对书上的内容本身就带有一种偏见,所以才会有不过如此的一种想法。
读书不能跪着读,同样不能俯视去读。发现自己的问题,用平等的眼光去读,通过书来找到解决方案,是一个好的心态。也只有这样才能提升认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