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24站 P2P端对端服务模式 (Peer to Peer

第24站 P2P端对端服务模式 (Peer to Peer

作者: 江南青 | 来源:发表于2019-01-25 23:29 被阅读0次

    1998年,美国波士顿东北大学的一年级新生、18岁的Shawn Fanning为了能够解决“如何在网上搜索、共享MP3文件”的问题而编写的一个简单程序——Napster。后来这个“杀手程序”竟获得了8000万的注册用户,创造了当时互联网的奇迹。这大概可以看作是P2P软件第一次成功进入人们生活,而本章要讲的正是P2P这种最原始的定义,即端对端的服务。

    端对端服务模式(Peer to Peer,简称P2P),亦称为“点对点模式”,是指通过互联网将个人与个人连接起来,绕开中心平台而直接提供服务、完成交易的模式。Peer一词在英语里就有“对等者”和“伙伴”的意思。

    P2P的早期含意是计算机通信领域中的“对等网络协议”,它打破了传统的Client/Server(C/S)模式,使得成千上万台彼此连接的计算机都处于对等地位,网络的参与者直接共享他们所拥有的一部分硬件资源(包括处理能力、存储能力、网络连接能力、打印机等),这些共享资源通过互联网,能被其它对等节点(Peer)直接访问而无需经过统一的中间体。在该网络中的参与者既是资源(服务或内容)提供者(Server),又是资源获取者(Client)。P2P与C/S模式的对比如下图所示。

    图:传统C/S模式和P2P模式对比

    客观地说,这种计算模式并不是什么新技术,自从上个世纪70年代网络产生以来就存在了,只不过当时的网络带宽和传播速度限制了这种计算模式的发展。90年代末,随着高速互联网的普及、个人电脑计算和存储能力的提升,P2P技术开始进入我们的生活并且带来了一场技术上的革命,许多基于P2P技术的杀手级程序应运而生,给我们的互联网体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目前,P2P计算技术正被不断应用到军事通信、商业共享、政府信息等各个领域。根据P2P技术应用领域的不同,大致可以把P2P分为以下类型:

    虽然P2P技术曾在各个领域遍地开花,但需要强调的是,使用P2P技术的资源共享网站常常因为牵扯到“版权问题”等而受到政府部门的严厉监管。2011年,继中国第一P2P门户BTChina命运终结之后,未取得国家广电总局视听许可证的各大P2P网站,都开始了紧张的转型升级之路。近两年国内运用P2P技术最到位的无疑是视频点播工具“快播”,但也因为涉黄内容和侵犯版权而遭到封杀。这启示我们,纯粹靠P2P技术崛起已经是10年前的故事了。为此,本章取P2P之意而非P2P之技,所举的案例是视频直播领域的映客和知识分享领域的在行&分答。


    映客:时尚年轻人的生活直播

    扫一扫,直接进入产品官网  

    直播平台虽然多采用C/S模式而非P2P技术,但直播的火爆程度还是让我们忍不住来窥探这个互联网商业的新风口。

    最近这两三年,视频直播似乎一夜之间就火了起来。2012年,国内从事网络直播的公司还只有25家,到2016年5月,这个数字已经变成116家,其中108家已经完成或即将获得融资!直播平台竞争的火爆程度被网友戏称为“鱼龙虎猫大乱战”(斗鱼、龙珠、虎牙、熊猫、战旗)。这些平台早期多靠秀场、电竞直播发家,而后起之秀的映客以一种“移动化的全民秀”方式,试图将小众化的秀场直播变为全民娱乐工具。

    映客创始人奉佑生不是80后,不是名校毕业,也并非来自BAT,没有这些创客标签的他却有着一颗创业的心。他大学毕业后曾回湖南老家做了两年多基层公务员。2004年加入A8音乐网,后联合创办了多米音乐,把多米社区从零做到近千万日活。2014年,奉佑生开始意识到直播软件的巨大潜力,先后推出了服务海外留学生的音频直播软件“蜜live”(2014年6月)和服务年轻一代的视频直播软件“映客”(2015年5月)。

    映客是一款覆盖多终端系统的P2P社交视频直播应用,致力于打造年轻人的时尚生活直播平台。通过映客App,用户可一键直播,实时传递高清画质,让全平台用户都能观看到流畅清晰的直播视频。映客还支持在线人物美颜、社交平台互动传播、动态打赏送礼等功能,丰富了用户体验效果。

    乍一看映客和其他老牌直播平台似乎并没有太大区别,它是如何在“百播大战”的环境下一枝独秀、后来居上呢?这离不开公务员出身的奉佑生对品牌定位和内容净化的重视。

    映客在创始之初,就定位为“全民直播的平台”和“简单干净的平台”,后来在发展的过程中,也确立了在干净的直播环境之下,以创新精神打造精品直播的目标。映客在全国拥有300人的平台监管团队,会对UGC内容进行24小时筛查,通过技术自动识别和人工监测的方式,屏蔽黄赌毒等不良信息,营造良性的网络环境。它还故意回避了用户地理位置等具体信息,营造心理安全区,保护用户的隐私。

    过去只要提到“直播”这个概念,我们就会想到衣着暴露的女主播、打情骂俏的挑逗言语等,多少带点“情色”的意味。而映客提出了“泛生活”的概念,还把主要目标用户定位在了90后、大学生这些年轻群体。这群人阳光向上、直播频次较高、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快。因此,映客刷新了以往我们对直播的固有看法,我们发现直播人群不再搔首弄姿、卖弄挑逗,场景也不仅局限于一个房间,除了女神聊天、游戏电竞,还有球场踢球、饭局聚餐、KTV唱歌、课堂学习等丰富的场景。

    映客团队认为,移动直播作为一种新的媒介,将可以给未来的商业、文化和生活带来新的改变和机遇。直播可以和不同行业巧妙结合,包括艺术、美食、旅游、VR、社交等,而且能产生深度的化学反应。例如在2016年春节,映客来了一场“直播+公益”,主题是湖南邵阳卖猪血丸子的爷爷为患白血病的孙子筹集医药费,以主播(爷爷)打赏的形式获得募捐款,募捐数额远远超过普通社交软件的效果,并让公益活动告别“盲捐”,变得公开透明。

    盈利模式方面,映客将通过“主播打赏”等服务收取部分费用,美食类生活节目直播时植入广告也可以获取一定收益。目前来看,映客的数据表现领先于其他移动直播平台:映客的APP累计下载量约1亿,日活跃用户超1000万,2016年月营收已经过亿,峰值甚至超过了2亿。当然,亮眼数据的背后离不开大笔运营资金投入到刷广告、导流量中,也就离不开资本的大力支持。

    虽然有成熟的盈利模式可供借鉴,但移动直播被公认是一场烧钱的持久战,资金储备和现金流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这个直播产品能够达到的高度。映客在创立之初时,就拿到了老东家多米音乐500万元的天使投资,并在半年时间里连续完成了三轮融资,估值达4亿元。映客历史获投信息如下:

    (数据来源:IT桔子创投数据库)

    奉佑生曾直言,映客的目标就是要做微信微博之后的中国第三大社交号和视频社交平台,这也是映客主张“全民直播”的核心含义。但是,映客在靠数据和资本占据媒体头条的同时,依然没能将自己与其它直播平台的差距真正拉开。直播平台能否沉淀社交关系,摆脱秀场模式后能否保持内容优势,以及目前由资本驱动的快速增长能持续多久,这些问题依然是映客和他的竞争对手们亟待解决的。


    在行&分答:一场知识共享变现的实验

    扫一扫,直接进入产品官网

    某网友:“请问作为亚洲首富的儿子,您的人生还有什么买不起的……”

    2016年的初夏,被戏称为“国民老公”的王思聪,和一款他入驻的在线付费问答产品“分答”一起火爆了大众朋友圈。他仅仅靠回答32个问题,收入就超过25万元!而背后高举“知识变现”旗帜的姬十三,似乎离商业化又更近了一步。

    1977年出生的姬十三,原名嵇晓华,果壳网创始人,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后在复旦大学获神经生物学博士。姬十三自2004年起开始科学写作,先后曾在10多家媒体开设科学专栏。2008年4月,姬十三发起公益项目“科学松鼠会”。两年后成立“果壳传媒”,很快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科学爱好者社区,但一直找不到很好的知识变现方式。随后果壳网一次次地在商业化道路上尝试,曾推出小蛋空气净化器,备孕App“研究生”,两性交流App“知性”等,另外还有引发抄袭 Medium争议的“十五言”等,但大多反响平平。2015年3月,姬十三再次憋出了大招,推出个人对个人(P2P)的知识技能共享平台“在行”。

    “在行”汇聚了各领域8000多位行家,他们的经验见识被当作闲散资源,通过P2P方式被重新利用、获得价值。用户可以在线上付费约见感兴趣的行家,在线下与他们进行一对一见面交谈。约见的价格由行家自定,从200-500/小时不等。运行一年后,在行已有百万级注册量,每天有两三百单交易,平均客单价在400元左右。

    “在行”虽然找到一条可行的知识变现之路,但其“线上约见,线下交流”的方式还是受到了时间地域的巨大限制,导致其规模化扩张之路屡屡受挫。于是在一年后的2016年5月,“在行”在微信公众号上线了付费语音问答产品——分答。

    “分答”打出“以轻盈的方式获取知识”的口号,答主在平台上可以自我描述擅长的领域,并设置付费问答的价格;感兴趣的用户(提问者)可以付费向其发问,答主提供60秒时长的语音回复。问答环节结束后,其他游客(偷听者)若感兴趣,还可以继续花钱收听。

    “分答”的走红除了其早期引入“王思聪”之类的大量网红明星,满足了用户的猎奇八卦心理之外,还在于建立了“三方互动”的悬赏分配机制:偷听者低价付费收听问题,平台抽佣后,由该问题的回答者和提问者平分偷听费。这比传统明码标价、一家独享的知识服务方式更具有灵活性和扩散威力。只要问题足够有趣,参与用户足够多,回答者、提问者、偷听者就都能从中获益。怪不得有网友戏称“只要问题提得好,答主和提问者躺着都能赚钱”。

    在姬十三的团队看来,“在行”和“分答”的区别是一重一轻,“在行&分答”的意义都在于证明不是只有系统化的知识才可以定价收费,碎片化的知识也可以变现。“在行”的逻辑是P2P知识付费变现和以人为核心的价值交易,而“分答”则是一款门槛更低的轻量级的知识变现模式,是前者的补充功能。

    在“分答”第一次发布会上,姬十三公开了平台上线42天以来的运营数据:超过1000万授权用户,付费用户超过100万,33万人开通了分答主页,产生了50万条语音问答,交易总额超过1800万——“分答”堪称又一款短期现象级产品。

    此前“在行”因错过2015年的O2O风口而失去了最佳融资机会,于是“分答”上线仅20多天,姬十三便趁市场大热而启动了融资,并于2016年6月8日在微信朋友圈宣布:“在行&分答完成A轮融资,估值超过1亿美元!”本轮投资人名单中还不乏王思聪、罗振宇等网络红人的身影。

    (数据来源:IT桔子创投数据库)

    果壳网的“在行&分答”、知乎网的“值乎&知乎live”等付费问答平台的出现,被业内人称为是“一次有关内容变现的实验”,并掀起了有关互联网知识究竟应该免费还是付费的大讨论。一些人认为,知识最好是低价甚至免费的,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利用互联网传播开去。但果壳创始人姬十三、知乎CEO周源都赞同任何知识、经验与见解都是个人脑力劳动的成果,应按劳给予报酬,这样方能鼓励未来的持续创作。

    大讨论过后,“分答们”以更加成熟的商业化姿态出现在网友面前,这一次,网友切身感受到了知识变现时代的来临。但“分答们”在商业化过程中如何保持对知识的尊重,如何形成更加稳定的盈利模式闭环,背靠网红明星的做法是否可持续,如何避免火一把就死的厄运……这些问题都有待“姬十三们”在喧闹之后去冷静思考。


    根据“商业模式三要素模型”,“映客”和“在行&分答”的商业模式可归纳如下:

    商业模式三要素模型

    在分析了两个精彩的创业案例后,让我们回到P2P模式和技术的讨论中。简单地说,P2P就是直接将人们联系起来,让人们通过互联网直接共享和交互,无需经过统一的中间体,使得网络上的一切沟通变得更加容易。P2P改变了传统互联网中以大型网站为中心的交互模式,追求“非中心化”,把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的权力交还给互联网用户。

    概括起来,P2P技术和模式主要有如下特点。

    特点之一:去中心化。P2P网络中的资源和服务分散在所有结点上,信息的传输和服务的实现都直接在结点之间进行,可以无需中间环节和服务器的介入,避免了资源集中化带来的问题和瓶颈。P2P的“去中心化”特点,带来了其在可扩展性、健壮性等方面的优势。

    特点之二:可扩展性。在P2P网络中,随着新用户的不断加入,不仅服务的需求增加了,系统整体的资源存量和服务能力也在同步地扩充,理论上其可扩展性几乎是无限的。举例来说,在传统的FTP文件下载方式中,当下载用户增加之后,下载速度会变得越来越慢;然而P2P网络正好相反,加入的用户越多,P2P网络中提供的资源就越多,下载的速度反而越快。

    特点之三:健壮性。P2P网络通常是以自组织的方式建立起来的,并允许结点自由地加入和离开,而且P2P服务是分散在各个结点之间进行的,部分结点遭到破坏对其它部分的影响很小,因此P2P架构天生具有耐攻击、高容错的优点。P2P网络一般在部分结点失效时能够自动调节整体拓扑结构,保持其它结点的连通性。

    特点之四:高性价比。性能优势是P2P被广泛关注的另一个重要原因。随着硬件技术的发展,个人计算机的计算和存储能力以及网络带宽等性能依照摩尔定理高速增长。采用P2P架构可以有效地利用互联网中散布的大量普通结点,将计算任务或存储资料分布到所有结点上。利用其中闲置的计算能力或存储空间,达到高性能计算和海量存储的目的。目前,P2P在这方面的应用多在学术研究方面,一旦技术成熟,能够在工业领域推广,则可以为许多企业节省购买大型服务器的成本。

    特点之五:隐私保护。在P2P网络中,由于信息的传输分散在各节点之间进行,无需经过某个集中环节,用户的隐私信息被窃听和泄漏的可能性将大大缩小。目前解决互联网隐私问题主要采用中继转发的方法,试图将通信的参与者隐藏在众多的网络实体之中,实现这一机制依赖于某些中继服务器节点。而在P2P网络中,所有参与者都可以提供中继转发的功能,因而大大提高了匿名通讯的灵活性和可靠性,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好的隐私保护。

    特点之六:负载均衡。P2P网络环境下由于每个节点既是服务器又是客户机,减少了对传统C/S结构服务器的计算和存储能力的要求。同时因为资源分布在多个节点,能更好地实现整个网络的负载均衡。

    因此,与传统的分布式系统相比,P2P技术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但其所面临的知识产权保护、网络病毒传播、网络带宽占用、信息安全等问题也不容忽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24站 P2P端对端服务模式 (Peer to Peer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cpl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