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健康&养生
内心不改变,就不要怪保健品太迷人

内心不改变,就不要怪保健品太迷人

作者: 白立平 | 来源:发表于2018-11-12 14:29 被阅读6次

    -1-

    《骗老人买保健品,我有几十种方法》,网上的一篇文章,揭露了保健品营销的套路和黑幕,阅读量轻轻松松过了10万加。

    作者留言:把文章转发出去,让更多的老人不再上当受骗。我只想说:

    没有用的!

    热衷于保健品的人,不会看;看的人,不会承认自己被骗,谁愿意打脸承认自己是傻瓜呢?

    你根本说服不了一个相信骗子的人。

    一个人内心不能真正改变,今天揭穿了药酒,明天说清了套路,后天人家摇身一变,换个马甲出来,照样会有人前赴后继蜂拥而去。

    我看到的揭露保健品的文章有很多,但周围人信奉保健品的人,更多。

    你和他说,保健品是骗人的,他会告诉你,我不吃保健品,我就喝点壮骨的酒,做做经络排毒,水疗汗蒸什么的,巴拉巴拉巴拉……

    每天早晨上班,天还没有大亮,小区对面一家门店前,就有大爷大妈排起了长队。有的人估计轮到自己时间还早,就先回家吃饭去了,用小板凳、小马扎来占位。

    据说是体验什么病都能治的磁石保健按摩床的,来晚了就做不上了。

    谈起身边买保健品的老人,估计很多人都是对卖保健品的恨得咬牙切齿,但面对执迷不悟的老人,劝说、摆道理、甚至冷脸相向,也大多无济于事,最后只能发出一声叹息:

    随他们去吧,老人们缺少关爱,儿女们常回家看看……

    -2-

    保健品卖的是健康吗?不!他们卖的是信仰!

    人老了,当疾病一个个找上门来,去到医院,医生本着科学的严谨态度告诉他:

    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不能根治,只能长期服药,定期检查,延缓病情的发展,如果控制不好,有可能会发展成中风、心梗、器官衰竭……

    面对这样的事实,人在情感上是不接受的。让一个人主动放弃健康时的那种叱咤风云,我主沉浮的人生,这个现实太残酷了。

    “我是一个病人”,“我要长期服药”,“我有可能会瘫在床上”……,还有什么比失去对人生的掌控更让人恐惧的事呢?

    这个时候,有人告诉他,高血压、糖尿病可以根治;吃一些保健的食品、做做xx治疗仪就能恢复如初......

    这样的承诺是不是谎言不重要,它却带给了人健康的希望。

    用了它们,曾经随心所欲的人生又会回归自己的掌控,这是何等美妙的事情。

    人是感性动物。

    理性说:你的病治不好;感性告诉我:健康不是梦。

    你说我信谁呢?

    普通大众的生活,每天为生活的鸡毛蒜皮而伤神,内心缺少能依附的东西,必然要用幻想去填满,唯有此才能抵挡人生的苦闷和内心的躁郁。

    于是,“像趋光的昆虫一样,本能地转向那些迎合他们需要的巧舌如簧者。”

    保健品产业之所以如此强大,原因就在于它给了人最具活力的幻想。它的主要力量是:鼓吹者可以无视现实,却敢于向人类承诺健康。

    医学不敢撒谎,而他们却可以。

    -3-

    儿女常回家看看,老人就不买保健品吗?不会的!

    看看网友的留言:

    老人需要关爱,这是事实,作为儿女更应该常回家看看。但这与老人买不买保健品没有直接关系。

    电视上曾经播放过一个公益广告:

    一位母亲,饱含深情地说:

    “儿子啊,等你考上大学,妈妈就享福了;

    等你毕业工作了,妈妈就享福了;

    等你结婚有了孩子,妈妈就享福了;”

    ……

    妈妈,就是一生操劳却永远也享不到福的那个人。

    是不是戳中了我们每个人的泪点?

    然而,作为母亲,她既是孩子的妈妈,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人。内心紧紧依附在孩子身上,你自己去哪里了?没有自己的生活吗?没有自己的追求吗?

    我们把所有情感都寄托在孩子和他人的身上,一旦不再被需要,内心一定会感到空虚寂寥。

    你没有自己的东西把内心填满,就一定会被看似美好的外物牵着鼻子走。

    年轻时我们有学业、事业、工作、家庭,有不得不为之的生活,我们竭尽半生挣扎其中。

    当我们一旦停止这样的操劳,只能依靠自身内在时,便被打回了原形,人生就会被不堪忍受的无聊所包围。

    即便儿女在身边,也依旧填不满那空虚的内心。

    只能依靠儿女和他人陪伴才能缓解空虚,永远无法获得心灵的安宁。

    -4-

    老人们只在追求保健品吗?不!他们想要被认同

    保健品营销为什么要组织大规模的讲座、义诊、体验、或者集体旅游?难道只为了多卖产品吗?

    不!他们懂得,人在群体里,感情和行动才具有传染性,人会更容易接受暗示和洗脑。

    营销人员办了那么多场讲座,讲的是“保健知识”吗?

    不!他们讲的是故事,能让人展开无尽联想的故事。

    “纳米”、“端粒酶”、“辅酶Q”、“负离子”,——让你想到“高科技”;

    “冬虫夏草”、“灵芝”、“燕窝”、“红景天”——让你想到名贵中草药;

    “降血糖”、“降血压”、“提高免疫力”、“预防脑血管病”——让你想到肯定的疗效;

    ......

    试问:听讲座的大爷大妈们,有谁会去细究“纳米”是怎么回事?“端粒酶”是怎样一种生物酶?人的免疫系统如何发挥作用?

    这些超乎大爷大妈们理解力的词语,具体的概念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们有着神奇的威力,它能极大地唤起人们的想象,然后在头脑中展开美好的故事:

    用了它,血糖就正常了,血压降下来了,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

    群体里,人们需要获得认同,需要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即便有个人对产品的功效有疑惑,也难以对抗群体的“大家说好,才是真的好”的高涨情绪。

    年轻时,人们生活在群体里,在各种的联系中,感受着自己的存在和使命,有需要自己的人,需要自己的位置。

    当人们从群体中退出,回归到个人的时候,因为没有强大的内心对抗孤寂的生活,他们急需找到一个群体重新获得认同。

    《乌合之众》里说:

    “群体因为夸大自己的感情,只会被极端感情所打动。

    希望感动群体的演说者,必须信誓旦旦、夸大其辞、言之凿凿、不断重复,绝对不以说理的方式证明任何事情——这些都是公众集会上的演说者惯用的论说技巧。”

    “人一到群体里,智商就会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就会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一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

    一个人内心不做出真正的改变,只会永远被牵着鼻子走,有时候就不要怪保健品太迷人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内心不改变,就不要怪保健品太迷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cqc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