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思人生,学识涵未来。思涵读书荟,欢迎大家的到来。
我们继续昨天的内容。昨天我们讲了前三个特征,我们今天呢进入第四个特征。第四个特征:凝视对方以柔和的目光。一次,在为期两天的建立真诚关系的活动即将结束时,一位中年女士向小组宣布:“昨晚回家之后,我和丈夫认真考虑过退出这个小组,尽管斯科特曾经劝我们不要这样做,(斯科特就是作者)我昨晚睡得很不好,今天早上差点就决定不来了,然而发生了一些奇怪的事情,昨天我仍然在用强硬的眼光看待大家,可今天由于某些原因,我的眼光变得柔和了,这种感觉棒极了。”
这位中年女士的经历与作者在麦克·贝吉里小组所经历的何其相似,在那个小组里,作者最初讨厌一个人,后来又神奇得变成了那个人,最后对他充满关爱之情。而这位女士最初用强硬的眼光看别人,后来又变得柔和,这不仅意味着心理防线的坍塌,更意味着自我的敞开和内心的拓展。真诚关系中的这种转变历程,与序言中《拉比的礼物》那个故事所描述的也十分相似。
在一个没落的修道院里,一个垂死的团体,一旦成员们开始通过“柔和的眼光”,通过尊重的镜头看待自己和彼此,便可以建立起真诚的关系,重新焕发出生机。奇怪的是,这种转变产生之时,恰好是个人防备“崩塌”之时。只要我们仍然躲在看似坚硬的面具下互相审视,只要我们的心理防线还固若金汤,这种眼光便是强硬的,只有当我们摘下面具,看到面具下被掩藏的痛苦、勇气、破碎和更深的尊严时,我们才能真正开始将彼此作尊重,以柔和的目光凝视对方。
大家看,这个很关键,你是不是以柔和的目光凝视对方呢?有一次,当作者和一个管理机构探讨真诚关系的问题时,其中一位成员评论道:“按照您的说法,在真诚共同体中需要承认个人的残缺。”是的,他说的没错。但是,这件事本身是多么不可思议,在我们的文化背景下,残缺居然需要“忏悔”。我们通常认为忏悔是在教堂幽暗的告解室内,在专业的神职人员的配合下,在确保不会被其他人知道的前提下秘密进行的活动。事实上,每个人都很脆弱,每个人都经历过创伤。当我们都受伤的时候,仍然要被迫掩盖自己的伤口,这实在太不合理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