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之余,看到群内老师发的消息,又是批评,觉得一口气堵在心口上不来。最近,不是没带作业,就是没有自查,或是没有全对,总之天天上榜。
而这次,真是倍感懊恼,心有不甘。
昨晚确实是已经认认真真检查了所有作业,确保完成;叮嘱准备了新的作业登记本,早晚反复确认,确定没有漏带;数学作业认真核对更正,语文的文言文试卷也做了详细讲解。结果却因为没有检查另外两份语文测试卷,又上榜了。
看到消息的那一刻,觉得格外刺眼,心里有种特别想辩解的不甘。
作业要求没有明确说要自查啊?其实本来昨天也是可以一起检查的,结果朵儿又说第二天老师会讲解,所以也就过了。这一连串的信息错位,最后的结果就是没按要求完成作业。懊恼的原因,是感受到似乎这个帽子不仅是对孩子,也是对家长;似乎有个声音在我耳边不停嗡嗡嗡,“你看看人家家长,做得多到位,你瞧瞧你家孩子,讲了这么多遍,还做不好。肯定是父母没用心没教好。”
可是,作为一个在职的二娃妈,内心自认现在真的已经足够上心了,还没达到要求?
有种难过和忿忿不平,又有一种无能为力的挫败感。好像怎么做都不对。
冷静下来,惊恐地发现原来自己也被卷进去了。
首先作业不是我的事,也不是老师的事,是朵儿自己的事。我用我的方式帮她复习,老师用老师的方式督促检查,都没错,但不能把关系搞对立了。所以,如果我做到了我该做的、作为妈妈问心无愧的话,就不该为了这个小小的上榜介怀,该释然,该一笑了之,该看到老师的认真负责,该自嘲自己也不比她认真多少同样没get到老师的点。
其次,一次作业没有自查会影响朵儿的水平高低吗?会影响她将来的长期语文学习吗?很显然不会。但是如果太计较这次的批评,反而以此打击她,导致丧失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和兴趣,那就会。想到自己高中的作文,高一时不管怎么写语文老师似乎就是不太看得上,让自诩才情不错的自己备受打击;可到了高三老师一换,水平还那样,可又好像被看得上,还被推荐去参加作文竞赛。这个世上,自己的事、他人的事和老天的事,除了第一项,其余的就是没法控制的。所以,好好享受过程,走在自己的节奏里才最重要。
再次,这种心情,是不是朵儿会更强烈呢?我不是当事人,而她是。如果连我一个有些阅历有些抗压能力的成年人都被深深影响,她被批评时心情的低落和沮丧就可想而知了。这时候,她更需要鼓励,而非责备。我更不能放任自己陷入这种失落,因为这种无意识的失落可能会在回家后投射到她身上,比如对她劈头盖脸地说教,或者无缘无故地愁眉不展。
最后,这件事也再再再次提醒了自己,迎合的心态是最不可取的。为了得到认可的行为,往往最得不到认可。最后自己反而会有步步为营的挫伤和无助。期末考试需要重视和努力,但并非事无巨细地执行重复性作业,或者担心批评而花大量时间和精力仅仅聚焦在达到老师要求上。只有找准目标,按自己的步伐坚定前进,才是能接近目标的最捷径。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性价比最优的结果,才是正途。
我们,不要内卷,要破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