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易经》活学活用案例:好大喜功,由盛而衰

《易经》活学活用案例:好大喜功,由盛而衰

作者: 博学的毛婆婆 | 来源:发表于2022-10-26 05:34 被阅读0次

昨天学的是大壮卦:物极必反,居安思危。大壮,象征強盛。

可惜更文又被锁了,申诉无果,我不管了,只是苦了喜爱读《易经》的简友们。

虽然昨天的原卦文看不到,但我用一篇活学活用案例文,说明学这一卦,明白的道理,闲话少说,请看正文:

“大壮”本是好事,但很容易引起自满的情绪,于是骄矜滋生,最终导致失败。

“大壮”卦告诉人们应省身自律,不被一时的“壮”所陶醉,才能使“大壮”的状态保持长久,一旦危机来临,也不会措手不及。曾经英明一世的乾隆皇帝,就因为晚年的好大喜功,劳命伤财。宠幸佞臣,致使满清王朝江河日下,最终走向崩溃的边缘。

乾隆皇帝在其统治的早期,文治武功,励精图治,沿袭着康熙以来的国富民强盛世景象。这种“天朝大国”的盛况滋长了他不可一世的傲气,于是他开始巡游南北各省,以图身为天下。

一开始的时候,乾隆是本着巡视天下抚恤民生的意图,是打着陪奉太后巡幸的旗号,侍候皇太后南巡。然而随着巡游的次数增多,其目的也发生了变化,再加上宠臣和珅串通上下官吏,大肆搜刮民财,铺张浪费,乾隆的巡游也就成了天下百姓的灾祸了。

乾隆追求排场奢华,生活也日益奢靡,乾隆前后六次南巡,每次的队伍都相当庞大,除了随行的后妃、皇子孙,还带有一整套政务处理班子,即王公、章京、侍卫等,约2500余人,走水路得用千余艘大小船只,巡幸所经地方,各级官员都要提前建造行宫,训练士卒,通缉盗匪,清理刑狱,筹办珍玩,安排迎銮。

南巡途中,乾隆的生活条件和设施与宫中没有两样,每日早晚照例鸣鼓奏乐,茶房所用乳牛多至75头,膳房所用羊1000头,牛300头,均提前从北京运到镇江苏州等地。

乾隆六次南巡,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江浙商人们为了迎合乾隆的享乐,绞尽脑汁,煞费苦心,不惜银两,慷慨资助,正由于商人的积极参与,使乾隆南巡显得格外铺张豪奢,然而商人们为了报效银两,资助他的南巡活动,加重了对百姓的盘剥,民不堪命,商业也陷入日趋困顿的局面。

乾隆后期的奢靡之风,很大的原因在于宠臣和珅。乾隆中期,正红旗人和珅承袭了一个三等轻车都尉的低级世职。公元1769年,转到銮仪卫当差,后来承袭了三等侍卫之职,公元1785年升为副督统,公元1786年,升任户部侍郎,命为军机大臣。而后执掌朝政几十年。

乾隆退位前,对和坤的擅权己有所觉察,但依然是任其所为,和珅虽有辅政之能,但唯利是图,生活奢侈糜烂,有这样的辅政大臣,群臣不贪才怪。

事实上,自从乾隆三十年以后,清王朝已经开始有了衰败的迹象,边关的战争和皇室贵族的日常开支,已经开始让朝廷财富日益变少,再加上官吏的贪污腐败,朝廷的政务也开始慢慢变了味道。

各地不断出现的大案要案,就是明证,比如公元1768年两淮盐政营私案,山东库银案,江苏包庇贪吏案,浙抚贪污案等等。乾隆帝虽然严厉惩处了这些大案的贪官。但因和珅从中周旋,为贪官撑腰,始终无法制止各地的贪风。

做了60年的皇帝,早年的乾隆的确很有作为,这和他的才能与勤政都是相互联系的。他大权在手,勤于政事,他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他懂得蒙文、藏文、维文等多种民族文字,他精与骑射,领悟军事,在所有的帝王之中,他也算是一个文治武功都不错的皇帝。

就因为晚年不能洁身自保,使他的功业大打折扣,或许是封建帝王特殊的地位,“康乾盛世”、“天朝上国”,让乾隆沉醉于“千古第一全人”的迷梦之中,如果他能看到当时西方工业革命的兴起和发展,如果他能看到满清王朝内忧外患的势头,那么,书写中国帝王史杰出篇章的非乾隆莫属!

智慧金言

凡是成功者,必定是经过千辛万苦,艰苦努力才最终成功。取得成功不容易,保持它更难,这需要我们正确面对成功之后的喜悦,保持冷静的头脑,正确的看待自己和对手,如果是不可一世,轻视对手,这样不仅不能守成,失败也会跟着来了。

本卦告诫我们不要因为自已一时成功换来好评而飘飘然,变得高傲自大,目中无人,多一个朋友永远比多一个敌人要好,否则只会使自己以后的道路更加艰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易经》活学活用案例:好大喜功,由盛而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csnz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