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在今日头条里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在一个家庭里,是严父慈母好还是严母慈父对孩子的成长更有利?
我的看法是:既不要严父慈母也不要严母慈父。
如果可以选择,我相信更多的孩子会选择既无条件地爱着自己又能够教会自己各种成长需要的能力的父母,也就是我想建议的,每一位家长,请尽可能做一位正面管教型和善而坚定的父母。
我知道这样的回答可能会带来很多疑问和困惑,比如中国大部分家庭奉行的是严父慈母型家庭教育方式,而很多人也认为这样的方式能够长期存续,必然有其合理之处。也有些人会认为慈父给自己带来的感觉更好,因为父亲的慈爱给自己安稳依赖的安全感,而母亲的严格则会促进自己的自律。
但我想说的是,诚然我们自需承认:存在即合理。但世界为什么会变化?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认可,这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社会如此,知识传播如此,家庭教育又何尝不是如此?
难道说,我们愿意享受21世纪的交通、生产、技术、交流方式,却不愿意接受在如此迅猛变化的社会中,家庭受到的冲击也必然会导致家庭教育的改变这样的观念?
因此,我想请大家跟我一起简单分析一下严父慈母和严母慈父带给孩子的不同后果。了解为什么现代社会严父慈母和慈父严母型的教育方式都不利于现在的孩子成长。
通常中国家庭的传统文化更认可严父慈母,亦即爸爸是威严的,妈妈是和蔼的。这种氛围的产生根源是由于在中国上千年来男耕女织的传统文化形成的,父亲挣钱养家,母亲勤俭持家。
事实上,这样的家庭模式并非完美,因为它没有平等的家庭基础,无法充分保障女性的权利,曾经长期导致女性地位的低下,造成男性对女性的不平等不尊重。在这种家庭成长的孩子,女孩没有家庭归属感,“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男孩则成了父亲的翻版,不尊重女性不关注孩子的教育,当然也很难享受到和美温馨的爱情和家庭幸福。
更何况,现代社会随着女权主义的崛起,随着科技生产的发展,男女在社会上的经济能力和社会地位都越来越趋同。我们国家在新中国成立后,女性从家庭走向社会,大部分家庭都是双职工的组成,双方都在为家庭作出贡献,这时候再奉行男主外女主内的模式已不可能,大男子主义的思潮也受到极大的压制。因此在家庭没有了传统的大家长氛围,没有了男性的绝对权威和主导地位,再要求孩子对父亲绝对服从,也往往会引发孩子的极大反感和抵制,最终引发种种问题。
这样的家庭孩子往往会害怕父亲,不敢做错事不是因为事情本身的对错,而是出于对权威的恐惧。那有一天当孩子强大到有足够能量而又没有形成正确是非观的情况下,极端时刻会发生怎样的后果?当然,幸好还有妈妈的温柔的爱给孩子一份柔情作为底色,否则你会看到在严父教养下长大的孩子通常特别信服强权即真理,遇到问题的时候也本能地采用暴力和权势,而非理性平和解决问题。
但事实上,你会看到电影中最打动人心的父亲绝非从头硬到脚的硬汉,而一定是在外铮铮铁汉,在妻子儿女面前却立刻化身绕指柔的那种男人。
换一个角度,严母慈父的情况往往会更令人担忧,因为我做过很多青春期家庭教育的咨询,其中发现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就是,男孩在进入青春期之后会叛逆、迷上网瘾甚至休学,这些问题的背后,通常都有一个强势的母亲和一个被忽略的父亲。
这种家庭模式出现的背景,往往是由于女性地位的崛起,很多女性以爆发性的力量参与到社会工作中,取得了经济地位的迅速提升,按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女性在家庭里的话语权也越来越强大。
女性地位的提升本来是好事,但缺乏对家庭和婚姻经营意识的女性往往会矫枉过正,有时会刻意展示自己的地位,或者因为女人的天性会照顾到方方面面而对家庭展现了过于强势的控制性,包括对老公和孩子均是如此。
妈妈的强势必然会造成爸爸在家庭中地位的衰落和男性力量的削弱。久而久之,男孩无法从父亲那里感受到男人的强大、勇敢、坚强、责任和担当。小的时候他们会依赖于母亲的处处安排事事操心,但渐渐大了,他们内心的能量需要爆发,而家庭没有给他合适的机会和榜样,那他就会通过叛逆、上网、结交社会不良朋友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反之,如果一直抗争无效,或者最终失去抗争的勇气,就会变成彻头彻尾的妈宝男,比如引起娱乐界热议的朱雨辰,四十岁出头却依然必须享受妈妈的24小时360度无死角全方位照顾,当然也无法顺利开始属于自己的人生。
所以,我不赞同严父慈母或严母慈父的教育模式,而是倡导正面管教型即和善而坚定型教育模式。
和善是指我们的态度和沟通方式,即教育孩子的态度要温柔和蔼,易于接受;坚定是指原则要坚决把握,要让孩子清晰明确地学会和把握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也就是要做到三个尊重,尊重自己、尊重孩子、尊重事情本来的规范。
这是因为,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生产力的高速发展,更需要的协同合作,人与人、单位与单位,都需要越来越精细的分工与合作。家庭也是如此。
在一个现代社会的家庭里,理想的夫妻双方在家庭里的地位是平等而相互尊重的,要共同营造温馨和谐有爱的家庭氛围。家庭里谁的能力大小不重要,谁的经济能力强弱也不重要,重要的双方相互尊重,理解,遇到问题能够及时友好地互相沟通鼓励、帮助家庭里的每一位成员更好地成长。
而家庭对于孩子的教育,也同样需要平等和尊重。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的人生应该由他自己来主导和创造,我们身为父母,需要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需要教会他必要的生活和社会技能,需要给他足够的精神支撑,其他属于孩子自己的职责,理应由他自己去履行而不是父母包办。
而要想实现这样的理念,要想孩子真正学会把握和追求自己人生的幸福,父母就必须做到和善而坚定,无条件地接纳孩子,明确向孩子传递爱的信息,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提供坚强有力的支持,在孩子需要锻炼实践的时候逐步放手,提供环境和空间。
我相信,这样的父母,一定是每个孩子都需要的。
作为一位十九岁女孩的妈妈,曾经在慈父严母型的路上掉了许多坑,幸好在孩子进入青春期前及时学习心理成长和家庭教育,总算没有留下太多遗憾,因此在这里也特别希望更多父母及时意识到正确的家庭教育带给孩子的巨大影响,并且从现在开始行动起来,做一个合格的父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