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边的小豆豆》,忘记是什么时候,从哪里听说到的它。不过,这已经不重要了。心心念念了好久,终于如愿入手。
在一个闲暇午后,暖暖的阳光,暖暖的文字,暖暖的心情。看着一个个发生在小豆豆身上的故事,不免想起自己的小时候。似曾相识的感觉,很美妙。
我一直坚信人类都是带着善意来到这个世界的。孩子们刚刚开始认知世界,他们想象中的世界,永远都是美好的。无论什么情况,他们总以最直接,最友好的方式对待。
巴学园的校长小林先生也说过:
“无论哪个孩子,当他出世的时候,都具有优良的品质。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影响,有来自周围环境的影响,也有来自成年人的影响,这些优良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所以,我们要早早地发现这些‘优良的品质’,并让它们发扬光大,把孩子们培育成富有个性的人。”
这是巴学园创建的初衷,是理念,也付诸实践了。
巴学园里一天的景象,并不是我们所认为的老师严加管教,学生埋头苦读。它教育模式可谓标新立异——老师将上午要学的所有科目内容写在黑板上,由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学科开始学习,一般都是自学为主,偶尔有问题再向老师请教。下午,如果多数学生提议去散步,老师会毫不犹豫的答应,并组织学生去外面走走。在散步和玩耍中,学生认识了油菜花和它的雄蕊、雌蕊。
这似乎是回到了最原始的教育时代,没有繁重的课业,没有头痛的分数,一切都以学生为中心自然发展,不去强迫,只是引导。
小豆豆是幸运的。她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中快乐并个性的成长。不管是有趣的午餐时间,还是创意无限的运动会;不管是男同学为拉她辫子的事道歉,还是她承诺并努力实现了帮患有小儿麻痹症的同学爬树;不管是全体学生趴在大礼堂的地板上画音符,还是在室内的露营活动;不管是挤爆的新图书室,还是难忘的野炊……所有的一切,都在小豆豆生命旅途中留下了不可替代的印记。
回想小时候,我的童年不也是这样过来的吗?也许只是因为过去的教育还不注重分数,才让我们这一辈有幸过上了这样一段自由自在的时光吧。
90年代,交通还没有现在这么车水马龙,出生在农村的我们每天早上都会成群结伴而行。虽然有半小时以上的路程,但途中的小山丘、晒谷场、田埂、泥坑、蒲公英、鸡冠花、麻雀、青蛙等等,那些有生命无生命的事物,早就让我们忘记了时间。何况一路上小伙伴们说说笑笑、打打闹闹,哪会在意那条漫长的上学路。
到了学校,第一件事就是不要忘记把妈妈为自己精心准备的饭盒放到指定位置,食堂阿姨会帮我们拿去蒸。那时的饭盒没有现在这么花哨,都是统一的铁皮装,几乎长得一模一样。蒸好的饭盒会被杂乱的放在几张乒乓桌上,虽然已经在表面刻上了自己的名字,但总有人不小心拿错。所以,每到中午的饭点,我总会提心吊胆。开饭铃一响,小朋友们都会奋不顾身的冲上去“捍卫”自己饭盒,那场面可以用排山倒海来形容。而我,也曾在这种提心吊胆的日子中饿过好多次肚子……
至于上课时间是怎么过的,我已经没有印象了,也许就是按部就班的上课吧。现在的脑海里,全是课间玩耍时的场景,有跳橡皮筋的,有玩过家家的,有追逐打闹的,有去买零食的…总之,一切都是愉快的。
可是,教育并非这么容易的。如果仅仅在玩乐中能够构建一个人的知识体系和生存能力,那还要学校做什么?当时的巴学园,也是在艰难中摸索前行的。只可惜它还没有完成使命,就在1945年的东京大空袭中被烧毁了。
“在早晨的阳光中,孩子们哼着歌向学校走去,有时能停下来看看太阳;学生能经常的向教师提出有意思的问题,课堂上经常能有愉快的笑声;中午,他们能吃上一份由政府提供的、全国城乡统一标准的营养餐;学生能保有自己的爱好,下午4点起,他们在球场上奔跑叫喊,或者在图书馆查阅资料,在实验室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晚上,做完作业后,捧起一本诗集,轻声的读给妈妈听......”
这是吴非老师对教育一种向往,也是我的,相信,更是每一个人的。
当代的教育一直在改革,但不是教育家一己之力能够完成的。需要政府支持、社会舆论、家庭教育,每一个环节都应该互相配合。还是对未来的教育抱有美好的期待,希望下一代,每个人都能成为窗边的小豆豆。
——《窗边的小豆豆》(日)黑柳彻子 南海出版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