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rstly.
我们真的掌控全局了吗?
在现如今的二十一世纪,互联网数据发达,数不胜数的信息被碎片化的填充进我们的大脑——动动手指就能了解“时事”,刷刷屏幕就能探知“真相”。
举着手机的某一个瞬间,你是否也感到自己仿佛屹立在世界中央?全球咨询快报尽数掌握,只要你想知道,没有什么是搜不出来的。
这些信息我们是接收到了还是接触到了?
当我们抨击杨宜勇的言论时,想过“鼓励女大学生和黑人联姻”这句话的真实性吗?
当我们给zf邮箱刷屏抗议时,“外国人永居条例”认真读完了吗?
我们看过的“人生哲理”真的是正确的吗?
“不要和用拼多多的人做朋友”,然而带着有色眼镜看到的世界还是本来的色彩吗?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如果鲜花开在垃圾堆旁边,来的会是蝴蝶还是苍蝇呢?
除了部分长辈群里散播的低智商谣言,我们对外界的信息,基本上都秉着来者不拒的态度,即使偶尔感觉某些观点的偏差,也不会深思,刷刷手指就翻过去了。我们的大脑在这样的环境下,潜移默化的随波逐流,忘记了主动探寻真相,遗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Secondly.
动了谁的蛋糕
当我们点入大牌的新春时装秀,看见明明无法欣赏的奇装异服,却收获了如潮般的好评,我们对此嗤之以鼻。
下一刻,我们打开了视频软件,网红达人们穿着同色系类似款式的服装,对着镜头吹嘘着风格怎样大气怎样好看,我们看到这么多人都在夸,也会在不经意间质疑起自己的审美能力。
点开评论区,更是有着无数个普通人好评,于是在一条条资讯中,我们慢慢感觉到——“也没那么丑吧”、“好像也挺好看的”、“大家都好喜欢,那我也喜欢一下好了”。
想想看,这样的事情是不是无时无刻不在生活里发生着。
很多时候,我们没有主动思考,没有筛选、没有考量信息,我们都只是在“被洗脑”,我们看似主动选择了解的信息,其实更多是外界计划好的。
这是个贫富差距过大的社会,资本主义的富人们控制着市场,可以通过控制舆论导向,操纵群众情绪,从而达到调度群众影响力的目的。
比如“外国人永居条例”,到底动了谁的蛋糕我们不得而知,但事实就是通过虚假的几张图片就可以掀起波涛。
“女大学生”——在当今社会,女权已然是敏感话题,男女平等的关键词一而再再而三的被提起,涉及于此的信息总是能吸引愤愤不平的群众目光。
“黑人”——种族qs的普遍问题广泛存在,人性、政治、文化各方面因素,自然会造成种族间有不可避免的对抗问题,但大规模的报道和倡导不要qs黑人,本就是qs的一种体现。
“中国未来发展”——只要是关乎国家集体荣誉感的话题,总是能成功博取眼球,个人利益一旦与国家利益做了捆绑,营销号就能轻松获取大量关注度。
如“孙杨禁赛”、“霍顿反华”,通过信息不对称的优势,媒体稍稍带动舆论,立马就可以激起大众的民族情绪。
Thirdly.
人类的思维是可控的。
2019年,耶鲁大学麦克德沃雷特实验室,用实验推翻了波尔认为的量子力学的完全随机性。
也就是说,我们的自由意志是被大脑操控的意志,而大脑是通过物质通过神筋突触动信号传递来决定自由意志的,也就是“物质决定思维”。
我们的思想是通过我们接受到信息决定的,我们从小到大的环境决定了我们的三观、我们的行为、我们的思维模式。
为什么你讲中文?因为从你一出生,你的父母就跟你讲普通话,你的老师就教你语文。
为什么你觉得美国是强国?因为你接收到了周围的朋友对美国的评价,通过媒体、新闻、书籍等等,了解到了美国的做为和地位。
所有你接触到的信息,汇聚成了你现在的思想、三观。
假如你远在深山,从来没有人跟你讲过“美国”是一个国家,你看到这些文字第一反应只会想到“美国是什么?”
许多舆论正是利用了这一点,潜移默化的给我们洗脑,写出无数“人生建议”,来告诉我们怎么样生活才是对的,才是成功的,但成功的定义真的只有那么几种吗?其他的人生方式就应该被称为失败吗?规则是谁定的呢?
In The End.
我们不能制定规则,但我们有自主选择的权利。
独立思考可以让我们通过选择信息来完善健全我们的思维,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主动去选择接受什么样的信息,接触到了什么样的信息就先思考这个信息的真假和价值,再来决定是否吸收。
当看到公众号里刷屏的“人生建议”,思考这是营销号的作妖还是笔者的肺腑之言呢?你的人生需要一个局外人给出不痛不痒的建议吗?这些建议对你有帮助吗?能确切的改善你的人生吗?
大脑是一个闭环,当我们长期只吸收到了碎片化,并且是被人操控的信息,接收所有的信息而不辩证的筛选,我们就只能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的越活越平庸。
拥有辩证思考的能力,就是当你看到这一段文字,你脑海中会浮现出问题——“为什么我不能活的平庸呢?”
独立思考并不能迅速达到什么目的,只是为了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主动建立起独属于、适合于我们自己的思维模板。
我们不能制定规则,但当我们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就能发挥自主选择的权利。
当我们面临人生的岔路口时,能理性冷静的思考利弊分析大局,而不是懵懵懂懂地听从他人的建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