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漫长的旅途》之最后一家书店,老余的书店里大多都是看掉牙的书,每本书下面都有老余自己写的推荐语,每个推荐语都写好几行。
老余说,书,是这世上为数不多的,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反倒变得愈发珍贵的东西。新书、畅销书里当然有好的,但能流传到今天的老书,那绝对都是好的,一个简单的概率问题。那些都是伟大的灵魂穷尽一生写下的……”
“书是有灵魂的,每本书都是作家花时间写的,有的作家写一年,有的作家写一生。无论书本身是好是坏,只要是作家用心写的,你就能听到他们在隔着岁月跟你说话。
这两句话,特别认同,真的说得太好了。
想起那小巷子里的书店,那些小巷子墙上都印满了岁月的痕迹,还有很多都是苔藓,……当朋友带着我弯弯绕绕的去小巷子的书店里时特别兴奋,就像寻宝一样,来到书店里眼前一亮,好欢喜,虽然空间很小,书架貌似都是自己做的,粗糙木头架子,虽然里面都是旧书,很多名著都有,但是我心情真的很欢喜,觉得淘到宝了,书店其实就是人家的家里,老板是五六十岁的老人,当时我特别羡慕这房子里的后代,家里竟然有这么多书,我一直畅想这里的孩子是不是饱读诗书?
但是后面我自己去找那书店就找不到了,在巷子里转来转去就是找不到那书店,是真的找不到了,而且那些小巷子又安静又幽深,我一个女孩子也害怕。再后来各种原因就没有去找,再后来,也是都拆了,那地方很多骑楼,整个小镇早几年前就被大佬们征收,改成旅游胜地了。
老余的往事:
本来是大学老师,教的就是中文系,据说他当时因为藏书被批斗过,很多书都被带走,成了废纸,大多书被用来烧炕。不少书都是当着老余的面撕的,留下的只有寥寥几本。我猜我手头的这本书,应该就是当年没被带走的书。听说老余在他们撕书的时候拼命阻拦,人被按在地上,脸上磨出好几道血印,可还是不停挣扎,不停哀号,最后竟泪流满面。如果不是这样,如果他能一声不吭,或许他那几年的境遇还能好一些。那段时期结束后,他心灰意冷,离开省城回到小镇,开起这家书店,一开就是四十多年。
看到这里,我很心疼,我也会泪流满面呀。
老余住院了,也还想着书店:“万一有年轻人想来读书呢?我知道现在的好多人都没以前爱读书了,所以哪怕是误打误撞来到这家书店的人,我都珍惜。好不容易有让他们可以读书的机会,”
是呀,小时候想读书却没有书读。我喜欢文字,以前有用报纸,纸屑做的铅笔,我都会小心的卷出来看看有什么字,过年吃到的饼干糖果包装袋,我都要仔仔细细的看配料看生产日期地址,三年级班主任有时候会拿报纸来看,会放在讲台上,我都会小心的展开来看,不管什么都看。新学期发下来的所有书,只有有空,下课时间就看,以前真没书可以看。现在呢,我做家长了,我买了很多很多的书,我总跟孩子们说身在福中不知福,以前我都没书看
我喜欢书,我喜欢书的味道,喜欢听书翻页的声音。每一本书都是一件宝贝。
读书能填上心里的洞。我的心破了好几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