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公子:
谈一谈个人的加减乘除策略。加:早晨洗漱和上班路上碎片时间利用——泛听7篇左右得到文章。减:场景清单-去机关楼签字和图书馆还书打印合并(相同的路径);乘:一般会一小时专注写作读书后,换个轻松任务比如整理上午听的得到文章,半小时后切换回来,继续写作;除:把要写作的主题装进大脑,路上琢磨会、课间琢磨会(想到的立马记在微信里),然后抽出半小时-一小时整理碎片。
一二八九:
加:增加碎片时间的效率。这个做的还行,从高中就被教,大学时用的还不错,尤其大二,不用加班,学习成绩还很好,那时我的至理名言就是“白天的时间肯定够了,根本不用加班“,就是很好的利用了碎片时间,课间、饭前饭后、看新闻前等。
减:集中同类需要转换的,在一定时间内完成转换。这个遇到的不多,先记下这种思路。
乘:有点类似劳逸结合的道理。这个做的不是很好,虽然知道劳逸结合,但是很容易逸多劳少。主要还是自制力和逸的质量问题。我觉得劳逸结合,尤其是逸,要提高质量。
除:主动把任务碎片化。这个做的不好,可能无意间(不是很重视、没有跟别人声明自己想干但是已经着手试探)的时候,做到了。但是,一般的任务,总是集中时间想策划、想要点,我和身边的其他同学都是,很多挂着工作的羊头,实际时间都被网络占用了,一看时间“九点了啊,啥也没干,又得加班了……”这种除,看似有点不重视这个任务,但是这么一想,但却是很好的思路和方式。加减乘除,做好不容易,还是需要在以后多多注意。
高某某:
我们在很多时候常常处于时间很碎,任务也很碎的情况,而且是常常会被这样安排。文中提到的加减乘除法应该就是在碎取整的办法。如果时间很碎,我们就要把碎片的任务分到碎片的时间中。以后也会想办法找机会找到自己的碎片时间来多进行一些有效的作业。比如早上收拾东西的时候,一旦闲下来,就可以给家里人打电话问候一下,或者提前把当天的作业构思一下,这样就不至于晚上再加班。但我也觉得很多事情并不能用文中所说的方法来解决,不是每个人早上就可以知道这一天将要做的所有事情的清单,很多任务也是临时布置的。所以,虽然说计划赶不上变化,但是我们还是要尽力把意外变量收拢到计划内常量之中,减少切换成本。
梓涵:
增加碎片时间的价值,一天中在军校尤其是担任连骨干,不用自己打散时间,时间就是零散的,所以要把这些碎片时间的价值看的清楚些,把工作清楚的罗列出来,理出思路。然后就是减,我觉得就是整合工作,把相似性,能同时递进的任务同时开启并分配下去,自己抓住主要的矛盾解决,利用零散时间筹划安排,剩余整块时间学习。乘,我很认同作者所说的多线程叠加思路,其实人脑的休息并不是只有玩一种方式去放松,转换工作就是很好的休息。美国有团队研究让人高效的不断切换任务,人们的工作时间可以持续很久(这个有相关数据,但是我确实记不起来了)所以当我学习累了,我就去专心的吹会口琴,这也是一种放松而且不失为学习另一种技能!把任务碎片化,很多任务你可能会一筹莫展,与其坐着耗时间不如先做别的,中间穿插进行思考,当时给俱乐部设计徽章的时候,一开始有很多想法,但是被否定也很多次,会有一筹莫展的时候,这时我就不专门花时间去搞,而是利用来回吃饭的路上,上厕所的时候,洗澡的时候,去思考,而且突破也是蛮大的。
Lingling
加,被领导叫去办公室商议扯皮事物的时候,脑子可以给需要做的小事合并同类项,或者构思其他稿件;洗衣服的时候耳机里听有声读物;等车等人等文件的时候玩儿手机看社会杂文。
减:上午和晚饭后两次,所有文件集中一起处理。几项工作形成思路后先找领导请示汇报再施行。等以后上手了再提前做。领导和同事需要我找的资料集中在下午起床状态最困的时候找。
乘:休息时间边跑步或边洗衣服边听书,或者边跟家人打电话边收拾房间,把生活和办公协调一致起来。不能因为自己泡在办公室就降低自己生活标准,越是忙碌越不能糊弄日子、需要精致。
除:大材料、书稿等大项任务先拆分成各个流程去执行,以免被大块工作吓成情绪性拖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