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三个原则
善用零星时间
少就是多,慢就是快
持之以恒,永不放弃
2
学英语的顺序
说→读→写→听
第一,学发音,学会话;第二,大量地“阅”与“读”。经历的这两个阶段,为第三阶段“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说
若想学好英语,首先就是不要脸!”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见到外国人就大胆说出脑子里想到的单词,词不达意,语法错误都没关系。老外不会取笑你,因为在他们看来,你能够从自己嘴里迸出英语来就已令他们敬佩。
以overlearning的方式一遍又一遍慢速朗读会话内容,Overlearning可以让你的语言水平在短时间内迅速由婴儿进化到幼儿,再进化到会说话的小朋友及成人,“过度学习”让我注意到重复模仿的重要性。学了三个月的音标后,我看到词典中的音标,就能立刻发出和美国人一模一样的单词读音了。
K.K.是两位美籍学者John Samuel Kenyon及Thomas Knott的姓氏(Kenyon和Knott)缩写,也就是俗称的美式音标,以区别于Daniel Jones所创的英式音标。
1.十八岁才开始真正学英语
2.买电唱机及音标唱片,开始学发音
3.把自己想象成新生儿(a newborn baby),每天只学两个音标
4.学元音时,经常注意的细节(见书)
5.学辅音时,很注意的细节(见书)
我如何自学英语会话?
1.去英语培训班学习可靠吗?
2.以下是自学英语会话的两个方式:
第一,I learned to talk to myself.(我学着自己跟自己讲英语。)
第二,I did role-playing games.(我做角色扮演。)
读
如何“读”英语
第一节 大量阅读文章,扩展词汇量
1.选好阅读素材
2.如何“阅”与“读”
3.如何进行“阅”与“读”英文报纸的?
第一步
选一篇新闻报道。
第二步
第一天学习读新闻报道的第一段,第二天学习第二段……以此类推。
第三步
以极慢的速度念完一段新闻,理解这一段的大意。
第四步
逐句地查字典,将单词的音标、字义、衍生的其他字义及例句抄在笔记本里。
第五步
将第一段新闻译成中文。
第六步
想一想各段新闻怎样用简单的英语进行诠释
第七步
睡觉前可以再翻开笔记本,将单词和用法从头到尾念一遍,再自己造句
第八步
第二天我再用同样的方法看第二个段落,以此类推。这就是我大量地“阅”和“读”的方法,这个方法让学习变得事半功倍,我有了以下几方面的收获:
(1)单词量增加。
(2)因为要勤查词典,所以学到了字词的collocation(字词搭配),而这种字词搭配,其实就是我之后要谈到的语法。
(3)能看懂英英词典了,到二年级下学期时我就改用英英词典了。
(4)奠定了我用英语独白的能力。
写
第一节 为何要学好语法
读当时在台湾被奉为“语法圣经”的《柯旗化英文语法》的原因,这本书带给我的影响极大。
第二节 我如何学语法
《柯旗化英文语法》也是采用传统的八大词类陈述的写作方法,但可贵的是这本书第一章谈的就是单句结构。由于接触这本书时,我已经自学英语三年半了,因此很容易看懂书的内容。在本书的第一章,我学到了有关主语以及可做主语的词类、词组、从句的知识,而这一章也让我也学会了五大动词的区别。
第三节 学习利用连词扩充句子的长度与内容
由上得知,我们可借助连词或连接性副词将句子延伸,增加句子的内容,同时也可以奠定写长文的基础。语法学到这个地步我就开始进入每天写日记的阶段,把每天学到的单词、例句及造句的基本语法知识加以结合,再用写日记的形式表现出来。
第四节 我如何写日记
1.第一类非限定动词:现在分词/过去分词
2.第二类非限定动词:to引导的不定式短语
3.第三类非限定动词:动名词
第五节 养成分析句子结构的习惯
第六节 通过句子结构分析能力奠定中译英及英译中的基础
虽然在上一节,我教授了大家如何养成分析句子结构的习惯,但我并不是每看一篇文章都做句子结构分析,因为每篇文章都做句子结构分析不仅无意义,还会影响我大量“阅”与“读”的速度,最后变成一个爱钻牛角尖、一味研究语法的书呆子。因此我每个月会选一篇短文(不必用太长的文章)用来练习句子结构分析,以增强我对句子结构分析的能力,并奠定我写作的基础。
我学习中译英的步骤
第一步
先将文章从头到尾看一遍,把我懂的相关英语单词或短语列出来,遇到不懂的单词或短语,我当时就去查阅《远东汉英大辞典》。
第二步
按学过的基础语法开始一句一句地翻译。
第一步
列出与中文相关的重要单词、词组,如果遇到不懂的单词尽量以自己能掌握的同义词取代。
第二步
运用前面我所学得的基本语法知识,从中文句子判断出英语句子所用的结构,然后开始正式写作翻译。
总而言之,无论从事中译英还是英译中,一定要有两个条件:
第一,熟悉基本句子结构、连词、限定动词及时态的用法。
第二,具备大量的英语词汇。
写
我如何学写作文
我早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大众传播研究所读书时,指导教授Dr. Edwin Emery曾谆谆教诲:“journalistic English(新闻英语)的阅读对象是普通大众,因此称职的记者写出来的文章在用词及句子结构上一定要简单,而第一段导语就是全篇新闻的主干,其余各段都是按第一段发展,结尾部分总结。我们要使一般读者看完标题和第一段就能知道整篇新闻的内容,这就是——倒三角形新闻写作手法。
主题句→发展句→结论句
为了方便记忆这种写作方式,我把它称为the TDC Writing Style:
Topic Sentence(主题句):文章最重要的句子。
Development(发展句):按主题句有条理、有系统地将全文展开来。
Conclusion(结论句):用不同的字词重复主题句的意思。
听
我如何增进听力:泛听&精听
第一节 泛听
谈到如何提高听力,我的经验只有两个字:常听,让自己沉浸在英语的环境中。但就我个人的学习经历而言,我当时有的听力资源和环境是很有限的。我的学校里既没有外国人,也没有互联网,不像现在网络上二十四小时都有资源。所以我学听力时,只能把有限的资源充分加以应用,重复地听,秉持我的三个原则:善用零星时间;少就是多,慢就是快;持之以恒,永不放弃。我为自己创造了英语听力的环境。
我在学会话的同时,会开始跟着唱片朗读,那是我初次接触到会话听力训练。但由于我是重复听,重复跟读,所以在学习听力时,即使教材有限,我还是一样学得非常扎实。因为我已经学过发音,所以我非常注意咬字的清晰度和连音的部分。我买的第一本英语会话书《中美六周会话》并没有附带唱片。后来学会会话后,我就在每个月发薪日后的那个周日特地到台北市书街,即重庆南路一段,走访每一家书店,挑选附带唱片的英语会话书籍。
我发现,英语一个词一个词地听,并非正确的听力学习方法。小时候我们学中文母语时,我们并不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听对方说的话,而是听对方说话的大意。
刚开始时,小孩子都是这么学母语听力的,如孩子的父亲说:“宝贝,给爸爸抱抱。”一开始小孩子听不太懂,多听几次后,当听别人说“抱抱”时,他就会被抱起来,久而久之就懂了什么是“抱抱”。再多听几次后,又听懂“爸爸抱抱”的意思;再多听几次,就听懂了“宝贝,给爸爸抱抱”整句话的意思,而这些都是经过重复多次才学会的。
后来我渐渐地总结出了自己的心得,在听快速的英语新闻广播时:
一、心情要放松平静,听大意,抓广播关键词而非一个字一个字地仔细听。
二、遇到听不懂的单词或句子时不要紧张,忘掉刚才前面听不懂的单词或句子,继续往后听下去(我称为“追后不追前”)。用这样的方法,我的英语听力持续进步。
第二节 精听
当我的英语听力有了大幅度提升后,我发现某些字词由于连音、地方性口音和用词的些许差异,而造成发音上的转变,与字典中的音标不一样。
所以我感到除了英语新闻广播,我还需要用其他的音源继续学习。我买了几本附带唱片的英语学习教材,然后开始大量重复地听,给自己创造一个英语听力的环境。
当时,我先录下自己朗读文章时的声音,听自己的发音和语调,并不断模仿播音员的发音,然后不断地修正自己的发音和语调。我再用录音机录三至五分钟的新闻报道,利用rewind(倒带)的功能,一个词一个词地重复听,把听到的英语单词写下来,这样我就能知道外国人对每个单词真正的念法。有时会遇到怎么听都听不懂的单词或短语,也就是我的盲点,我会把这些单词或短语一一记录下来,在星期日到浸信会时,请美籍牧师帮我解答疑惑。这种“精听”的学习方法,让我在看外国影视作品时能够不看字幕也能听得懂。
哒哒,弄好了~
这篇是摘自赖世雄的老师的学习方法的书籍中的一些部分。
因为赖老师写的真的太好了,排版了一下就放上来了,我觉得我要是加一些东西,可能就不那么干货了。
总之,希望对大家有用哦!
--来自苏菲与哈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