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雨声淅沥,头痛的声响似是在跟随节奏而起。想想是很长的一段时间,都收起了散落在文字里的细碎心思。
从一个下雨的城市到达另一个下雨的城市,忍不住思量念叨了多次的信任,是并无具象的两个字,百度百科说:信任概念由于其抽象性和结构复杂性,至今仍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因为无定义,就抒发一下个人心中的细碎想法。
网络时代,跟好友聊天时,觉得个人信息在四处裸奔,经常出现不小心手机号码泄漏,还有时刻被关注的购物偏好等等……侃天侃地各种八卦,兴奋之余想起来,是不是要由公共网络切换成4G,讨论一番想到服务器的终端,想看还是能看,只是聊天内容无足轻重,无人愿意看罢了,结论便是切换网络无多大意义。
那一刻,细究了一下我们对外界的信任,是少得可怜,而仔细追究也因无法更改的现状只能无奈着。可因为所有人都是如此日复一日活着,甚至自问,少了的那些信任,对我们又能有什么影响呢?
今日入住酒店,听到边上的姑娘跟前台说,昨晚凌晨有人砸门,担心人身安全的问题,能否调个监控检查一下?服务员脸色有点紧张而后很认真地说,酒店很安全,马上检查是什么问题。也许是客户来来往往多,倒也没有马上给出解释,告诉姑娘等晚上再来问。
故事只是几分钟,姑娘走了不知后来有没有再去问,前台人员的脸色各异,也不知有没有去细查。
夜幕降临,万恶的头痛倒也没破坏这一幕的清晰,尚能静下来思索那点信任。跟闺蜜说,总要用一颗向阳的心,信任那存于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周边之间弥足可贵的真善美,万事皆好啊。而后闺蜜提了一句,酒店的事反正与你无关啊,谈信任颇有交浅言深之感吧?我竟无言以对,原来谈及信任是需要感情基础的。
某些时刻,会生出要身体力行信任二字的执念。
人与人之间,分亲疏远近的等级,没有明码标价彼此间的信任分量到底是多少,只是在不经意间呈现的动作或脱口而出的话语里,泄漏了那说不清楚的两个字。
可能是因为关系导向不同,有顺其自然在日常交际形成的信任感,是一直存在经常打交道的,属于日常交际范围之中的常态,不会去思量多少的问题,或多或少都还是能平稳维持着的现状生活。有一种是突然而至的网络交友类型,就有了努力的成分,想营造珍而重之的信任感,寻思各人内心,是否值得谈及信任?
人际关系的建立中,若有内心波澜达到更改现状的可能性,难免忍不住自问是否能给予所有人同等的信任?
有人说,网络之交友与日常交际之初的基础不同,往往需要思量另一个人的处境际遇,要避免某些不妥当与他人的敏感之处,甚至要收敛些许已经习惯的自我行为模式……
细致想来,对信任的执念,还是要分别情况对待,方能达到得体妥当之境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