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孩子经常发呆,我好担心啊,怎么办?
看起来在发呆的时候,也是孩子的心灵在成长的时候。 就像味噌或者酒发酵的过程一样,心灵的成长可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虽然孩子在这样的时候表面上显现出来的好像迷迷糊糊地在发呆,但他们其实很需要这样的时间。
父母没必要朝孩子大喊“发什么呆呢”,把孩子真正需要的时间夺走。我们都知道,酿酒的时候,需要用酒曲慢慢地一点一点地去发酵。如果一口气把酒精倒进去,就说“做好了”,结果只会做出没滋味儿的东西。孩子心灵的成长又何尝不是这个道理呢?
成年人也可以想想自己。没有人能从早到晚一刻不歇地拼命工作,要是被问到“报告一下在公司的休息时间做的所有事”“喝茶的时候在想什么”,你肯定会觉得这问题很蠢,而且也答不上来吧?其实大人们也经常发呆。既然大家都会适当地发发呆,可却对孩子喊“不许发呆”,这又是什么道理呢?将自己做的事情完全抛之脑后,净对着孩子指手画脚。哎,大概人就是这样吧。
发呆这件事,正是因为呆呆地什么都不做,所以才重要。就算是机器,也不能一直不停地工作。螺丝松了,或者过热了,也需要休息一阵子。在欧洲人的生活习惯里,发呆这件事已经融入其中了。他们会到其他的城市休假,或者找个安静的地方发呆。即使是平常也会去看看戏剧、听听音乐会。比起日本人,欧洲人去这些地方可频繁得多。想想当时的心情,是和工作、做家务的时候很不一样的。
在日本,过去宽松一些,不论大人还是孩子都能随意地去玩玩,散散心。但现在要是有这样的时间的话,大人们肯定就会见缝插针地工作,还会督促孩子:“快认真学习!” 如果大人们能多多休假、听听音乐会,就没那么多时间严厉地看管孩子了。现在大人们的空闲时间都集中在监视孩子上,孩子就没法玩耍、发呆或者做些傻事了。大人能不能拥有自己的世界,对于孩子心灵的成长来说也很重要啊。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逐渐把“父母的目光”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这就是所谓的道德或者伦理。孩子正是在与其斗争的过程中逐渐成长起来的。但如果父母的监视严厉过头了,就会压抑孩子的成长;但反之,在任何事上都不压抑孩子,这种放任式的育儿方法对孩子的成长也是不利的。
基本上,孩子们都是在“父母看不见的地方”成长起来的。想想自己不也是一样吗?如果孩子把自己做的所有事情都报告给父母的话,父母肯定就吓坏了,再也不让孩子出去了。孩子在父母不知道的地方慢慢遇到一些可怕的事,“啊!我再也不这么干了”的经验也会慢慢积累。时不时做一些有点危险的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渐渐成长为大人。父母能不能相信孩子,能不能相信他们在自己看不见的地方成长着,这也很重要啊。
父母自己不再焦虑之后,就可以放心地想:“反正小孩儿就那样,肯定会做点什么出格的事吧!”也许孩子真的会做出让父母大吃一惊的事情来。到那时父母再着急慌张也没关系,没到的时候放心就好了。 反而,如果孩子一直很听话,从来没做过任何让父母惊讶的事,他内心的能量一直积攒着,到了爆发的时候就会很惊人。越是做出了骇人听闻之事的孩子,他周围的人越会感到非常吃惊:“明明是那么老实的孩子啊!”“那么好的孩子怎么会这样呢?”孩子的能量一直积攒着,积攒到一定程度就会连本带利地爆发出来,自然非常惊人。
我的回答和思考:发呆有时候是在休息,有时候也许是一种心流状态呢。许多时候影响孩子成长的不是发呆,而是包括唠叨、说教等在内的外在干扰。父母必须在管与不管之间找到合适的平衡点,才能有效帮助孩子健康成长。要想孩子做的更好,父母首先要努力做的更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