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之前带过的班里的某个女孩子给我发信息了:
“老师,有个事和您说,估计您也难以接受!”
我心里一惊,感觉应该是不太好的事情,打字的手突然有些颤抖。紧接着便看到那个孩子连着发来的断断续续的两条信息:
“咱班,**”
“没了!”
我突然觉得呼吸有些困难,心脏剧烈的跳动起来,砰砰地撞击着胸口。脑海中不断地浮现出那个孩子的身影——她的笑容,她上课时的样子,她说话时的表情,虽然好几年没见,我依旧清晰地记得。
心痛,惋惜,夹杂着其它说不上来的感觉一起向我袭来,让我一时间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和那个女孩子了解了当时的一些情况,便再也说不下去了。
虽然知道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谁也无法阻止,但是让“死亡”早早地带走那么一个年轻的生命依旧让人觉得难以接受,唏嘘不已。
我自己有过至亲离开的经历,所以有着很深的死亡恐惧。我惧怕看到有人离世,惧怕死亡,甚至惧怕疾病。我自己也是经过很长时间的调整才让那种过分的惧怕有所缓解。
所以,虽然有些沉重,我也给孩子们讲过“向死而生”——用“倒计时”法,告诉孩子们每个人的生命是可以延长的,这种延长是宽度的延展,也是内在的成长。让我们的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更有质量,更有长度,只有这样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展现无限的可能性。
我这样说是鼓励孩子们,也是自勉。
最近因为特殊的原因,听闻了有好几个人去世的消息,又开始叹息生命的脆弱和可贵。看着满脸的泪水,听着哭泣的声音,自己也会跟着伤心、惋惜。
总感觉在生命面前没有发言权,因为对于生命来说,每一个我都是被动的。但是在生命面前,又只有这个我是主动的。生命的可贵之处就是在于它的只有一次吧,也因此在某些时候让人觉得残忍。面对只有一次的生命,最好的办法应该就是不荒废吧。尽量做一个积极的人,尽量不留遗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