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真正的成长』
人真正意义上的成长,有且只有两种方式:一个叫见性,一个叫开悟。
这两个词可能有点不好理解,但是读完今天的文章,你将彻底刷新自己对成长的认知。
由于有红皇后效应的存在,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成长是不值得一提的。
比如,你过着早八晚五的生活,付出了跟同事一样的时间,那么这种成长本质是就是一种停滞。
因为,不管你工作还是不工作,学习还是不学习,整个社会和行业都是在向前发展的。
整个社会和行业的认知是在不停进化的。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人的成长仅仅是匹配了行业的成长进度而已。
你就像站在自动扶梯上的人,看起来好像动了,但其实你只是停留在了原地。
但是,除非你在自动扶梯上走起来,那么你才发生了相对的位移。或者说,你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成长。
从表面上看,我们在自动扶梯上走起来的意思是,我们除了工作日外还继续学习。从本质上讲,我们获得了持久学习的动力。
②『见性』
获得持久动力的第一种方式叫:见性。
我们常说,想让一个人彻底改变,那么他必然会经历巨大的痛苦。
这说的就是见性。见性是从痛苦中成长。
公认的“蜕变式学习理论之父”杰克·麦基罗,对见性这个现象,总结了一个心理学术语“迷失型困境”。
它代表我们在生命中所遭遇的各种危机或所经历的重要转型。
对应到现实世界,迷失型困境所带来的成长可以是某位创业者因公司濒临破产,而学到了下次创业所要绕过的坑;也可以是因遭遇离婚,而懂得了下一段关系中所要做出的改变;或者是遭遇重要的亲人离世,懂得了人与人之间相处的真谛。
这个过程就像著名诗人鲁米所说:“若不经风雨洗礼,何以温润如玉。”
很多时候,正是那些痛苦和挣扎让我们得以破茧成蝶。那个更开放、更柔韧、更慈悲的自己,悄然诞生。
经历痛苦就是挖掘本性的一个过程。你的本性是真善美,即便被一时蒙蔽,但痛苦可以帮你回归本真,获得源源不断的成长动力。
③ 『开悟』
可是,见性是一个筛选的过程。经历过巨大痛苦的人,可能会走向另一个极端:一蹶不振。
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数不胜数。
而对普通人来说,更适合的成长方式是:开悟。
开悟源于日常的智慧累积,直至人生发生质变。
每天进步一点点,坚持带来大改变。
那些一点一滴的领悟和觉醒,可以发生于任何情况,比如和别人交谈时,在外散步时,读到某本书时,抑或听到一首歌时。
这些时刻不断累积,直至一天,我们突然醒悟,那就是蜕变发生的时候。
可是,这种积累一定是积极主动的。也就是说,你想寻求开悟,那么你首先得是一个对于学习积极主动的人。
一个被动的人,会越来越远离智慧。
就像森林里的树,即使它一动不动,棕熊也会去蹭它,蜜蜂在它上面筑巢,松鼠会在那里觅食。伴随着这些外在因素的变化,它安静而缓慢地生长。
也就是说,“开悟”不会像“见性”那样来的迅猛,但也不会经历那些痛苦。
它是一个平和的、自然发展的过程。
总结一下,真正的成长有且只有两种方式:见性和开悟。你可以细数历史上功成名就的人,基本都可以归纳于这两种方式。那么,你选择哪种方式呢?你又有那些见性或者开悟的经历呢?评论区聊聊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