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读书笔记
一. 什么是认知?
没读这本书之前,因为只要是读了一本书或者网上的一篇软文,觉得就是知识,其实不然,成甲的《好好学习》却给出一个正确的解释。知识是:①能够指导我们做出更好的决策②更可能为我们带来更好的结果。真正的知识是有繁殖能力的。生活中充斥着太多的信息,那些能够改变你行动的信息才是知识。
二. 什么是临界知识?
第一次听到这个词,为什么知识和知识是不一样的,有些知识比其他知识的威力更大,少数知识能够给我们带来关键影响。
临界知识就是:能够更广泛、更普遍地指导我们行动的重要而基本的规律。
三. 认知优势:
3.1 深度认知能力:在分析问题时,能够跳出问题本身思考更普遍的情况;在寻求答案时,能够根据理由可信度判断是否接受这个结论。
3.2 提升认知效率就要找到临界知识:20%的知识比80%的知识更有用,我们要花80%的时间,用在这20%的关键问题上, 即了解问题的本质,了解解决方案的底层规律,能让我认清楚问题表象背后的实质,则提升认知效率。
3.3 "一个人活成一支队伍":想要做到极致,需要学习无用之用,方能解决大用!
四. 掌握临界知识的底层思维及方法:
4.1 跳出“低水平勤奋陷阱
4.1.1.读书方法的升级: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联系
4.1.2.放慢速度,让读书事半功倍
4.1.3要解决某个问题时,主动寻找可能会讨论这个问题的文章和书籍、去观察——作者用什么样的思路解决问题?在这个解决方案背后,是否有我熟悉的知识?我还能把这个方案的原理,应用在什么领域?
4.1.4 读书目的:打通知识的阻塞,实现融会贯通
4.2 临界知识具备的2个心态:
4.2.1 绿灯思维:区分“我”和“我的观点/行为”→减少“习惯性防卫”的影响→培养“绿灯思维”(积极考虑新观点里有价值的地方,考虑我的观点是不是可以在别人的意见里进化得更好)
4.2.2.以慢为快:“结硬寨,打呆仗”,把慢功夫花在真问题上(比如学习掌握临界知识):
五.提升学习能力三个方法:
5.1 反思:是把慢功夫花在真问题。如叶老师进阶课,强调反思的重要性,从九宫格对每天每周每月每年进行一次有效的反思,因为有效反思往往能提供四两拨千斤的动能。不断给我们使我们朝着方向前进。
反思应用如下:
①做事的顺序:做出假设→采取行动→产出结果
②反思的顺序:观察结果/现象→研究原先假设→反思校正假设
5.1.2 从小事反思,深入突破
5.1.3 把生活案例化处理。
《一分钟经理人》中,人之所以改变,是因为得到正确的反馈。
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并不只在于认知的多少,而在于对以往经历的有效反思,在于从反思中获得的认知差。
5.2 以教为学:输出倒逼输入,是一个全新的体验,因为要教,就会督促自己发现知识阻塞,进一步打通已有知识。教别人的过程,又是一个强化记忆和认识的过程。讲一遍,你一定会推演很多遍的。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教别人之后,别人提出疑问、质疑和新想法,会增强我们的认识。所以,有教的机会,千万要逮住,不要害怕,先试一试,不试怎么知道你合不合适呢?
5.3 刻意练习:即要保持在学习区,学会划分学习目标,要获得即时反馈。
查理芒格说:如果给人可以保护的声誉,成为激励他人的动力!
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