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教育人人都是专家,个个都是受害者。千夫直指考试、分数,考试、分数似乎罪大莫极。并且都不乏建议:应该如何如何……
其实教育的专业性很强。当它如中国足球般人人可以评头论足时,说明确实已经很糟了,确实有问题了。
教育的问题不是考试,也不是分数。考试的罪过并没有那么大,甚至根本就没有罪过。考试只是教学评价的一种手段,一种方式。分数是工业化时代量化考核的产物。追求分数更没错,错的是追求分数的形式、获得分数的手段的简单化、唯一化!
赶个时髦,打个比方:
在“花果园”里,教育就是教会孩子们以各种方式采摘各种水果;现在,孩子们只能以一种方式采摘了一种水果;前者是素质教育,后者是所谓的“应试教育”。
是学校、是教育者在工业化时代社会的胁裹下以提高效率、追求产出的方式走上了获得分数的捷径:刷题。这就违背了教育的规律。因为教育的对象是人,是为了培养、提高人的能力,而人的能力是多种多样的(不只是刷题能力),甚至是综合性的,这就是说教育根本没有捷径可走,或者说有捷径的教育根本就不是完整的教育甚至是畸形的教育。教育不是工业,更像农业:是春播、夏锄、秋收、冬藏,需要土壤、阳光、水分,经历四时变化。必须经风雨、见彩虹,是静候花开。没有统一的模式,不是制造标准件。
考试作为相对公平的评价手段,在一定时期内必然是客观存在的,有考试必然会有分数。而获取分数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既然有捷径可走,谁又会去绕远呢?这似乎是个怪圈。但我们可以改变考试的方式和内容,使之无捷径可寻,这应是教育评价制度改革的应有之义。评价的方式与内容变了,教学方式和内容必然会发生改变。
评价方式应该多样化,可只要评价就有结果;评价的结果应该多样化,该量化的量化,该泛化的泛化。不管是量化还是泛化,这只是教育评价的结果,而不是教育的结果,这只是教育的过程。克服"唯分数”不是“去考试”。
社会选人、用人不“唯分数”,教育就不会“唯分数”。
考试只是个评价手段,分数只是个评价结果,没什么大不了的。对于每一位正旺盛成长的生命个体,让多元的评价方法评判多元的评价内容产生多元的评价结果,并科学地运用这个多元的评价结果。
任何去考试化的建议都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短视,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肤浅。
评价一项事物,离不开时代背景。现在是后工业时代或者说是信息化时代,而满足了工业化时代批量生产人才需求的当下教育当然有点不合时宜了,所以教育要变。
社会发展的太快了,教育的问题在于改变的太慢了。
好在我们已经看到了,教育正在改变。
这个世界没有不变的东西,所有的一切永远都在改变,只有“变”是不变的。
我们教育的目标和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我的理解是:其一、教师先要立德然后去树人;其二、教育要帮孩子们立德然后去树人。
认准方向,撬动改变,让变化发生!即使慢,总是在接近目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