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记9

作者: 小悯丶 | 来源:发表于2022-04-03 20:01 被阅读0次

    读一本作者或许是用一生来打磨的作品时,所感受到其准确、宏大,深邃,甚至神圣、虔诚的世界,令人无比感动。4/2

    我应该不去打扰,给对方留有无所顾忌,畅所欲言的地方,这是别人的权利。3/31

    放弃改变这个现状,好似才会得到安宁,接受现状,才能真正有所触动。3/29

    如果让我去死,我会舍不得。而那些决意去死的人是没有想做的了吗?之前看到很多新闻报到学生因意气跳楼,我认识到这是他们最后的报复手段,一种控诉,是不成熟世界观下面对压迫的出路。然,我仍尚未理解的是:越深入生活,越有独立思考的机会后,死将是以什么面目存在着?此时的死当然不再是稚嫩的,它包含复杂的,深奥的因果,如一层浓雾摆在面前,人自己却不知道为什么会产生死的念头。
    思忖前后,其应是关乎人的本质的,而能涉及人存在本身,最纯粹的渴望的想来便只有自由与尊严这二者(或许是同一的)。人是否一旦意识到(或主动,或暗知)失去了为人的尊严与自由时,便会不由得失去了活下去的希望呢?尚且不去深入尊严与自由为何物,又该如何存在,是否又能真的消失等等,这种无价值的感觉必然带来一种沮丧,这种情绪上的产物我能感同身受,但此时经验告诉我,我需要的不是去死,而是一场好好的休息,早晨的阳光能驱散死亡的阴霾。
    但这或许也是因为我认为我的日常本身并不致命,哪怕我曾有某些时刻会认为它或许会杀死我,但通过书籍、电影、以及自身阅历的增长,就越发觉得这种脆弱的可笑之处,像青春期的少年会因为失恋而觉得世界崩塌,却殊不知情感的失利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在年少时被人欺骗就丧失对他人信任的能力,则是不曾深入人性的阴暗与伟大之处。如果一个人认为,经历的目标在于跨越本身而非结果的话,就不会因为一件事导致信仰的崩塌,因为他的信仰不会是死物。
    感到,思想应当主宰情绪,理性应该引领本能。顺应情绪,顺应下坠的本能才是一种不自由与无尊严,绝非由于不自由与无尊严所导致。人绝非那么脆弱,但却足够聪明,才能常常欺骗它的主人。由此想来人就是一种不断抵抗的结果。
    怎样的日常会杀死一个人呢?或者换种问法,对日常抱有什么样的态度才会不禁绝望呢?在肉体远远谈不上困境的时候,精神面临的却是怎样的绝境?经验与想象力还未给出一个答案,如果此时谈论这种绝境是否正当,则将是一个卑鄙的阴谋。此时思忖者在乎的,不再是困境中的个体,脑力在进行的是,争取一种评定价值的权力游戏。但,自杀从另一角度看何尝不也是一种自由?至少这也是一种出路,一种解决无可替代的焦虑的手段。问,自戕行为是否昭示为“弱者”?则根本是一则笑话,你无法经历与体会他人的人生,你获得的与可期许的,其中为你所掌控的主动一定极其有限,大多数人仍是被给予的一方,没有资格评价什么,动机大抵不过是,在火灾的现场加一把火,在活埋的现场添一把土的麻木。
    我仍未知道带来绝望的日常是一种怎样的日常?枯燥?寂寞?残忍?麻木?是多么的无所适从?还是多么的自负呢。但想必始终逃脱不开一个“自我”的束缚,那这个自我又在说些什么呢?他想表达的是什么?我想要听的清楚明了。3/25

    我好像不大喜欢被人推荐,或者说介绍别人给我认识,为什么呢?想想或许是因为感到自己被作为礼物时,我在其中看不到自己的价值。3/23

    它就在那里,既然他走不过来,那我就靠近过去。3/21

    如果因为你只能接受比你弱的人的话,那真正瞧不起别人的人是你吧。——欢迎加入NHK。3/13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杂记9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dyaj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