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李小小梨的第6篇原创文章
我之前曾经在一篇文章里写道“最近在寻找自我,寻找自己的过程挺有趣的,像是被一个个金蛋砸中了,感觉我距离财务自由好像又近了一点点”。
朋友事后问我,你最近做了什么获得财务自由了?我回复的大概意思是“内心越来越了解自己了,以后办事靠谱了,那我就离有钱人不远了,应该算是精神上的有钱人”,说完,我自己都觉得挺搞笑的,特意跟朋友强调了下“我这是瞎论,别当真”。
当时,我也不知道为啥脑子突然蹦出了“财务自由”这词,听着挺像样的,但当时我说得很没有底气。
直到最近读到了《会赚钱的妈妈》这本书后,我突然明白了,我应该怎么去跟我朋友解释“为什么我会说我距离财务自由好像又近了一点点”。
《会赚钱的妈妈》这本书籍的作者克丽丝特尔启发了我,“财务自由”不仅仅意味着要有足够多的钱,还应该赋予更多有愿景的东西。
作者告诉我们,对于财务自由要转换新思路。她认为,财务自由,可以意味着做出的选择符合家人和自己的利益,符合长远目标;可以意味着你有大格局和创新思维;可以意味着你能够利用自己的技能和天赋,把知识和资源变成创收,可以意味着你能够承担可控风险,勇于尝试新事物;可以意味着你能慷慨给与他人;可以意外着你能够用时间和才华祝福别人,影响别人,还可以表示在适当空间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这算是纠正了我对“财务自由”的认知了。之前,我以为,实现财务自由就是最起码得收支平衡,能够养家;有足够的储蓄可偿还债务;有足够的钱买必须品,还有余钱满足自己欲望;零负债、有储蓄、有钱养老、有钱生病,有钱给孩子上学。相信这也是大众理解中的财务自由吧,就是钱足够多,有闲钱去花,去浪。

然而,作者所强调的财务自由,是除了物质层面的富足外,除了让自己财务状况井然有序外,还应该赋予更多有内涵,有愿景的东西,比如对自己技能和天赋的利用,自己对可控风险的把控,对他人祝福及影响;对自己内心精神的满足。
那会我说“自己距离财务自由又近了一点点,算是精神上的有钱人”的时候,并不是谬论,只是我表述得不够清楚,也不够有底气。
现在,我可以很不心虚且肯定地告诉我朋友,在自我寻找的过程中,我内心安静享受,精神上得到满足开心,这就是财务自由。愉悦自己,内心丰足,何来寂寞。

莎士比亚对金钱曾说过洋洋洒洒的话,其中有一句是“钱是一根伟大的魔棍,随随便便就能改变一个人的模样”。如果你一心赚钱,只为了追逐无尽的物质消费,那么你迟早会变得认不清自己。
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我们忙忙碌碌,终于追逐到了想要的金钱财富,那就请拒绝做个俗气的人,跳出“买买买”的俗圈,我们应该有更广阔的视野和认知,赋予财务自由更加深层次的愿景,这样,金钱才会变得更有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