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真的很可怜,上天入地无门,他跳水了,虽然我们看到他的思想是上天入地,但是终究他没有孙悟空的本领。
小桥在绿树掩映中。孙悟空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原因也是与屈原的思想大同小异,看不惯当时的宦海沉浮,他们的选择不同,孙悟空是去实际行动,结局成就斗战胜佛的名号,皇天不负有心人。
屈原是有志无用武之地,多亏屈原会写文章,如果他不会写文章,他死了也不会有人明白,他的思想让他全了忠义的气节,也是同样的苦心人天不负。
孙悟空终究就一个,他虽与屈原的思想差不多 ,但它是有后台的。佛家需要他去帮助取经人唐三藏。
屈原呢?是无人欣赏的,楚王不待见他,百姓又不懂他,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通。
他的选择终究让人敬佩,决绝的流逝,“离慜而不迁兮,愿志之有像。”意思:虽然我遭受困苦和忧患,但是我也不改变。只希望为后世留下榜样。
从此屈原的思想开始从上天入地而走像终结的目标 。
一个终将毁灭自己净化世人的忠义气节诞生。
义无反顾的投入了汨罗江,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
屈原的成长何其自然而然,却让人觉得他活的很累,满腹经纶,才华横溢,活的却非常复杂。
怎么说呢?他说自己的品德高洁,无人可与之匹配,所到之处,不光没有相伴的人,而且没有伯乐,也没有识他的人。
他苦闷,彷徨,同时他看到村里的狗成群的狂叫,对它们认为怪异的事而叫,他把叫的狗比喻成庸人,认为一群狗叫就是庸人们的惯常手段。
他的品德再高,才华再出众,没有人会知道,庸人更不会理解他,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被孤立,无人能懂。
他思古念今,古人的时候,“伍子逢央兮,比干菹醢。与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意思:伍子胥遭遇祸殃,比干被剁成肉酱。前世就是这个样子,我又何必怨恨当今的人呢!
如今他面对的是,把白说成黑,把上颠倒为下,凤鸟被关进笼子里,鸡鸭却盘旋飞翔,把美玉与石头当作同样的东西来衡量,小人结党卑鄙龌龊,哪个都不如道他的高尚 。
停留在荒僻偏远的地方,他依然想的是自己的心只要端直忠贞,又怕什么。
紫荆花杂然与绿叶丛,很是显眼。幽居大山,他也没有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怀。
有的是不得志的愁绪满怀,可是他觉得自己不能改变志向顺从世俗,难免终生困苦,一生无快乐也是自然的事。
他的意思就如我们凡人的心一样,就是想达到某种目的,所受的都是应该的,不再乎受了多少苦,错过了多少世间美好,再乎的是能不能达成自己的目标。
屈原的目标却是死亡,“世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
意思:世道混浊污秽无人了解我,人心叵测又不可劝说。既然知道死亡无法回避,我又何必爱惜身体。明白的告诉君子与前贤,将以我的忠义气节作为世人的典范。
这是不是就叫求仁得仁,所求皆所愿,是不需要世人庸俗地可怜的,说屈原多可怜,如果他有知,他一定会反感的,庸人一个怎么会明白我的高尚呢?
天意难违!世事纷扰,秦王用六里地骗的楚王被囚,以后发展秦一统天下都是天意,屈原的思想能上天入地,却改变不了这个事实,他无法阻止张仪。
我觉得屈原写他与仙人幽会,与重华游仙苑,都是说明他不是一般人,他的气质高雅,身份尊贵,才能与这些人一起相会,别人是无法达到的,世间就没有与他能相伴的人,自我安慰,对当时世事纷扰的无奈,害怕失去高洁的志向。
天意不可违!他不会像渔夫劝说的那样,“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他也不会像苏悟空一样,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帮助唐三藏取得真经。
他更不会像陶渊明一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他也不是天命之人苏秦,张仪,他们的横空出世改变了当时的社会状态,一个压制了秦,一个崛起了秦。
苏秦的结局是被五马分尸,张仪也被秦人说成是无信之人,张仪害怕逃回魏国任魏相,一年后死去,巧舌如簧反要了卿卿性命,红尘深深深几许?
芭蕉叶因为夏日越来越深的缘故,茂盛的把假山石都遮上了历史已离我们远去,一个乱字了得,屈原的思想是有洁癖的,他容不得丝毫的污秽杂质,“质本洁来还洁去。”屈原离开我们二千多年,年年端午节哪一个不知道屈原的故事呢?一颗丹心终究永存不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