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小时天才理论打动了不少人,也包括我。回想自己活了这么几十年确实没有什么是坚持了一直练习达到了一万小时的。上学的时候学的各门学科到了毕业后想当然的都没继续深究了。那些还算是从小到大学得最久的了。那对于我这种从小也没学过什么兴趣的,无一技之长的也能通过一万小时成天才喽。
刚接触时候有些小兴奋,在成为天才的路上找到了一个途径了。再一详细算。按一天一小时的话。27.4年。那时候 也就步入了老年人的时光了。关键是一:是否能每天坚持1小时,从不间断?二:那些当了一辈子工人的貌似到老了退休了,技术也就那样。他们还不止1万个小时呢。 这些犹豫的对话直接打退堂鼓了。
看了这本《坚毅》又让我燃起了希望。 本书是典型的论述型文章。论点鲜明,论据和论证丰富。
从西点军校和拼字大赛引出坚毅指数这个论点,反面论证就是天赋不等于好成绩。正面论证就是:卓越是磨练出来的:天赋X努力=技能 而 技能X努力=成就,所以想要有成就就离不开努力,离不开严谨的态度。得出结论就是:坚毅指数越高的人,越能坚持的人越容易成功。
而这本书我总结成5点,打动我的是内在激情和刻意练习,而使命召唤也是一直在理解的东西。
一、内在激情
首先是内在激情,这也是乔布斯提倡的也是美国人都很倡导的人要找到自己的内在激情,找到自己喜欢的事然后做自己喜欢的事。 而内在激情是去发现自己喜欢的,然后去发展自己喜欢的,然后去持续的深化自己喜欢的。这让我思考了为什么自己没有结果的产生就是因为喜欢的是有的,但后面两部重要的是没有的。空有了喜欢的感受而已。但没能把喜欢的转换成给自己力量的加分项。
二、刻意练习
10000小时的练习并不是我之前粗浅的理解成把一件事重复做10000小时而已。而是进行一种刻意练习,在练习过程中总结调整 ,再练习,再总结调整。没有总结调整的重复得到的也就是把一个技能很熟练了,但没有变成才能。
聚焦于做这件事的当下得到沉浸于内的心流体验。回想起有次游泳的时候体会自己划水的力道,放松自己去感受水的浮力的时候有瞬间感觉水流波动的清晰放大,而我当时和水融入一体的感觉。非常的愉悦。
三、使命召唤
就如《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说的找到自己心中的“真北”。审视自己的生活是以什么为中心的?金钱?家庭?孩子?工作?名利?还是原则?自己做这件事是有着什么使命 对他人和社会有什么贡献?
激情源于兴趣,也源于目标-造福他人的意图,对于坚毅的人来说,成熟的激情同时取决于这两者。
对于坚毅的典范的那些人来说,他们的追求是有目标性的,具有特殊的兴致:所有的付出-漫长的辛劳,经历的挫败和失望,以及挣扎,牺牲-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他们的努力最终造福了他人。所以作者认为:“目标”意味着“为他人造福祉的意图”
坚毅楷模们身上还有一个闪光点就是-追求有意义的、以他人为中心的生活动机。他们认为自己的工作与他人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其实用一个泥瓦匠的寓言故事就很好的说明了使命召唤:
三个泥瓦匠分别被问道:“你在做什么”
第一个泥瓦匠说:“我在砌砖”
第二个泥瓦匠说:“我在盖一座教堂”
第三个泥瓦匠说:“我在建造上帝之屋”
所以第一个泥瓦匠拥有的是一份营生,第二个泥瓦匠拥有的是一份职业,第三个泥瓦匠拥有的则是一种使命召唤。
而我们也可以很好的辨别出自己是哪类的泥瓦匠:
1、做外一份营生:“我把工作仅仅看成生活的必需品,就像呼吸或睡觉一样”
2、作为一份职业:“我把我的工作看成进入其他工作的跳板”
3、作为一种召唤:“我的工作是我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
那么问题来了:怎样的才是自己的使命召唤呢?和工种有关系吗?NO.作者的研究中有一个案例是一位58岁的垃圾回收工。他说:“我从来不轻视我的工作,因为这份工作对社会是有 意义的”
就和泥瓦工一样,重点的不在于是做什么,在于如何看待自己的工作。作者认为,我们不需要改变职业本身,就可以从营生上升到职业,再进一步上升到使命召唤。这知识需要转变自己的看法而已。就如一念转,天地宽。
很多人的焦虑也来源于错误的看待兴趣的方式,总是认为人生使命就像是一个神奇的实体存在于世界上,等待着我们去发现。而没意识到自己需要更加主动地去发展和深化自己的兴趣。
三位专家建议:
1、戴维.耶格尔建议:反思你的工作状态,如何能对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
2、艾米.瑞斯尼斯基建议:你可以思考怎样采取微笑但有意义的方式,改变当前的工作态度,让它与你的核心价值观更为紧密的联结
3、比尔.戴蒙建议:从有目标感的楷模身上寻找激励。
四、应对失败
成长的心态就是:乐观的自我对话与战胜逆境的毅力。跌倒7次,第8次爬起来。
五、让孩子坚毅
使团队和个人变得优秀的两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深刻而充分的支持,以及使人进步的不间断的挑战”育儿也是如此:在心理上,父母对孩子既表达支持在行为上又提出要求是明智的。
最常见的父母就是控制型,禁止孩子许多,当意识到自己错的时候又转向了纵容型的父母,对孩子无条件的答应。其实父母们也是一直困扰的是让孩子随性子来又会被说纵容,而对孩子太严格又会是控制型。到底要把握什么力道对孩子呢?
这就是正面管教里提倡的和善而坚定的养育。 在心理上,我们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支持孩子。以这个为前提和目的指导和引导孩子的行为。这需要慢慢在每件和孩子的事情中去体会这个度,孩子的反应就是最好的答案告诉你 这个度是OK的还是不OK 的。
卓越是磨练出来的-看《坚毅》有感这本书是为了完成快速阅读的作业而买:如何在书店中快速找出自己喜欢又有价值书。看完后促使我下定决心在学过的导图和方格笔记上坚持不懈的练下去,也给我带来了一个学习力的总结。
而坚持到现在也慢慢的见到了成绩。让我1小时读完 一本书,还能理解书中意思。这放到以前我要么就是读不完,要么就是翻完了书不知道书里讲的什么。只会感叹:这本书写得不错。
这个成功体验极大的给予了我信心:坚持的刻意练习,使用这个学习力的路径。去喜爱我正在做的事情。寻找出细微的可改变的地方一点一滴的做。总有一天会累计成一个大结果出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