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书目]:《认知驱动》
[微量开始]:每天10页
[今日完成]:p65-p127(62)页
[超额完成]:52页
[今日感悟]:
之前听某位老师讲过,在她没有实现自己的梦想之前,对于坚持持续行动的过程,她形容每天像“苦行僧”般的度过自己的每一天,也是听了她说的这句话,对我深受启发,让我自己开始正视自己的行为和思考自己过往做事方式,开始行动起来,在行动的过程中对于我自己而言我在持续行动这个过程中的感觉更像是“妈妈照顾小孩”般的在引导和呵护自己的行动意愿。
今天是我每天读书写读书体会践行的第7天,感觉还不错,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因为我之前最多只能持续一个行动3-4天,然后就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中断,并且在接下来的3-4天里整个人就像陷入在泥潭里无法自拔的颓废3-4什么都不干熬夜,平躺,生活完全没有规律和秩序)。
自从开始阅读周岭老师的《升职觉醒》,了解了科学用脑的底层逻辑后,我知道人天性的强大惰性是我们几乎无法用后天毅力去抗衡的,我也了解了这不是因为我自己“生性劣根,好逸恶劳”,而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的结果。是几乎所有人都有的特点,而那些成功克服的人是因为用了对的方法,于是我不再去责怪和攻击自己,而是采用《认知觉醒》书中老师讲的方法来实践,一点点改变之前的一些行为模式:
第一:要从内心接受和认可,做成一件事一定是要付出行动的,而且万事一定开头难,这点对于任何一个人都是存在的。只是说对于难度感知的大小取决于本人的认知和整体的综合能力,如果在别人眼中看起来很容易。而自己感觉到非常的不容易和困难,那只能说明是我们的认知和做这件事的能力还不够强,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做不了这件事,只要把这件事重新分解,降低难度,我们是可以做成的。
第二:一定要有长期思维,我自己的经验是,我重新回顾了自己的经历,发现自己无论做哪件事都没有实实在在的坚持过三个月,而我朋友圈的一些人几年过去你发现他还一个领域持续耕耘,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所以根本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急于求成的心让自己目光短浅,当我们回顾自己经历的时候,一定能从当中发现问题的,而这些问题就是我们要去面对和解决的,也是我们成长的契机。
第三:要知道自己的做事属性(做事风格),今天读《认知驱动》,周岭老师提到“外向型社交人”和“内向型社交人”这两种概念,外向型社交通过不断与人交往获得能量从而不断进步,内向型社交的人主要比较擅长分析思考,很适合独处独立的事务型工作,(我自己就是这样的人)但是现在这个社会互动的主旋律好像就是以外向型社交为主导的,那难道就是说,对于内向型社交的人就没有机会了嘛,那也不尽然,虽然内向型社交的人不善于与人沟通交流,但是因为其享受独处的特性,所以往往能够深入的学习去研究和创造,所以内向型社交的人的社交方式是通过自己的内在作品去主动的吸引他人,周岭老师把它称之为“被动社交”,但是由于我们没有认识到自己的性格,很多内向型社交的人往往都会被现实带着节奏走,从而迷失自我越来越焦虑。
通过阅读周岭老师的这两本书,我感受到自己内心开始变得稳定,昨晚还在问自己,这样每天阅读,写读书体会的日子过了6天,自己还会像以往那样半途而废吗?答案依然是:“有可能会”。但与以前不同是,因为新的认知我有方法和能力来我好好“教育自己”了。
读书学习并不能让我们发生一步登天的改变,但是会像蚕食桑叶一样慢慢的吞噬坏习惯,吐出蚕丝最终制成绸缎。#百天改变计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