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中的一句经典名言成了围城真实意义的形象代言;被大学的老师和同学;还有教科书中千篇一律的引用;可我却对此有了置疑;就是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
我始终觉得围城中的所有人物全是围城里面的处于痛苦熬煎中;并没有是身处围城外面的看客;也没有一个是想从围城中跳出的人;小说中的主人翁方鸿渐最终也没想跳出围城;而是在自我的假想中和孙柔佳的重归旧好;中文系的李梅亭倒卖药品不说,长沙被烧成白地时,李梅亭随身带着学生誊抄的卡片书,国家存亡亳不关心,一句话概括:既使中国人都没药吃,他还有药,既使中国人都没书读,他还有书,哪有一点学者风范。我反而认为钱钟书在序言中的一句话才是围城真实的写照;就是他说的我在写这本书时我没有忘记我们是人类;人类只不过是两足兽;他揭示的是人的兽性;历史中的围城是一种不稳定的平衡;外面的人难以进入;可里面的人恰似困兽犹斗;到了易子而炊的地步;泯灭的正是人性;围城是一个限定好了的空间;就像社会一样;只要想踏入社会;就再所难免要进入;像少数民族要进攻中原一样;挤破了头也是要的;然而空间却并没因人的入住有了增加;血腥无法可免;
而钱的本义恰似要说的是书中所有的知识分子在围城中的精神空虚;无路可走;在社会的胁迫下在物质面前低下了头颅;要得到精神的释放;那就要做圣贤;出脱烦恼;又是几人能够呢;围城内外的人本质上都是一样的罪恶;不过是内外的位置不同罢了;精神上的无可慰藉才是围城的本义;可怕的是时间的旷日持久了了无期;人类解脱不掉;又毫无办法;
真实的围城背景是中国在近代历晚清和民国外受尽了列强的压迫,内部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军阀割据,内忧外患,围城第一章暗示的天气异常炎热,人们都说是七七事变的兵戈之相,面对此景,有人为刀俎,我中华民族为鱼肉之事,西方列强和日本人才是围城外面的人,国人全都是围城里面的人。围城大的来说是指我民族之前景,小的来说在围城的知识分子在此时,没有一毫的民族大义,虽然有南渡的狼狈感,可又无一人有救国心,同事猜疑,倾压,手段百出;民族希望毫无可言,也没有冲出围城的可能,如果仅用一个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这句话胡乱的解释,是理解不了围城的本旨的;
而且在当时政治界和文化界,甚至大到整个社会,持亡国论的大有人在,围城中的生活毫无希望才是当时中国的真实写照,当然从现在回身再回望当时,我们不能用现在的眼光看当时的问题,日本的投降不单中国的并不稳固的抗日统一战线取得的胜利,更是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共同抗战,没有美国的原子弹,中国的局面还不知怎样呢,国民政府还是攘外必先安内,首都也从南京撤到了山城重庆,当时偏安一隅都近忽不可得,战场上节节败退,蒋介石对国内抗日没有信心,冀希望于国际抗日联盟,国人对抗日是没有多少人有信心的,毛主席写了论持久战这篇抗日战略战术上的佳作,给了人们信心,但这信心就像愚公移山一样,持久多久是个完,如果不是国际力量的作用,还不知何时是个了局呢。钱先生是个文人,不是政治家,我们不能用后来据上的眼光来批评他,更应该为钱先生揭露这个现实来鞭策国人而叫好。而围城外面想进来的外国人,钱先生根本就没有提到一笔,这完全是一个与外面无涉的内部的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