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围城》小感

作者: 陈先生的猫 | 来源:发表于2017-03-25 11:57 被阅读65次
读《围城》小感

首先,自知文化底蕴和理解力不够,对《围城》所要表达的思想和反映的现实了解不够;其次,以一个女性的角度来看这本书里反映出的人情世故、男女纠葛。

读同一本书,千人千感。

钱钟书先生写的这本书,对男女之见稍有些偏颇。文中接连出现好几位女性,苏文纨、唐晓芙、孙柔嘉、刘小姐以及范小姐,无一不是工于心计却都不大高明,一一均被识破。书中多次提及,从不同人口中说出:“女人真是天生的政治家。”善于做表面功夫,即使内心波涛汹涌也要努力维持面上的平静,背后彼此诽谤,面子上却这样多情……女性之于男性,在众多方面上自然有诸多不同,数万年的进化使然、数千年的时代使然、男女的力量差异使然……男尊女卑的时代里,女性的地位得不到保障,处处倚仗男性,“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女性在大时代里唯有如此,才能护身护己;男性身体比女性强壮得多,在力量上,女性自然无法企及,除此之外,女性还要担任生育之责,由此可见,女性的玲珑心窍均为自保而生。除此之外,书中女子均以其中的男性角色为中心,无论是苏文纨、唐晓芙还是孙嘉柔,由此可见,钱钟书先生在创作这本书时所抱有的观念应不出一二。

我自知自己年纪尚小、见识不多、体验略缺、学识不足,但所写只为自己心中所感,若有冒犯,见谅。


读此书,我愿从书中主要的女性角色来分析:

读《围城》小感

                            (一)

最先出场的鲍小姐,是一位极有风情的女子。

鲍小姐已有未婚夫婿,在未婚夫的资助下出国留了学。在文中是这样写的:“鲍小姐从小被父母差唤惯了,心眼伶俐,明白机会要自己找,快乐要自己寻。所以她宁愿跟一个比自己长十二岁的人订婚,有机会出洋。”“她自信很能引诱人,所以极快,极容易的给人引诱了。”在回祖国的轮船上,鲍小姐又极快地引诱到了方鸿渐,两人在船上有过一段露水情缘。轮船靠岸后,鲍小姐的未婚夫来接,这段故事算是了结了。

鲍小姐在船上与方鸿渐调情时曾说,方鸿渐与自己的未婚夫长得极像。方鸿渐曾想这是鲍小姐的暗示,说明自己已得到鲍小姐的爱,直到鲍小姐下船时,方鸿渐看到鲍小姐未婚夫时才明白,这话不过是鲍小姐的引诱罢了。

读《围城》小感

                              (二)

这书中,最富有心计、最会拿捏男人的便是这位苏文纨小姐了。

苏文纨与方鸿渐、鲍小姐两人同相识在船上,苏文纨不似鲍小姐那般风情,自怀一种清高之感。

鲍小姐离开后,苏文纨迅速与方鸿渐熟络,为他洗帕子、补袜子、缝纽扣,做着太太对丈夫尽的小义务。凡事不点破,却处处暧昧难清。也正因为没点破,方鸿渐连拒绝都无从开口。方鸿渐心中所想的一句正体现这个女人的心计之处:“他知道苏小姐的效劳是不好随便领情的,她每钉一个纽扣或补一个洞,自己良心上就多一分向她求婚的责任。”

此外,苏文纨还故意让方鸿渐与一直喜欢自己的赵辛楣互相损对方,互相争风,自己则享受两个男人为自己吃味的满足和骄傲。自然,男人何时是个傻瓜,方鸿渐知自己并不爱苏文纨,在见到苏文纨表妹唐晓芙时便喜欢上了,唐晓芙心思比苏文纨单纯,但也受不得苏文纨在两人之间的挑拨,唐晓芙与方鸿渐之间终究未的结果。

苏文纨一步一步,步步拿捏,方鸿渐性格里怯懦所占份多,明知自己不爱苏文纨,却狠不下心拒绝,与苏文纨在月下漫步,还吻了她,虽然那吻极轻,但终是一步错步步错。身为男子,却不够果断坚勇。方鸿渐写信拒了苏文纨,苏文纨未选择与赵辛楣结婚,反而决定与一个另一个外貌学识均不及赵辛楣的人结婚。

赵辛楣在苏文纨订婚后,去寻了方鸿渐,两个受过情伤之人到将苏文纨看得透彻了。苏文纨订婚后,其母还到赵家,说与赵母,苏文纨心中愧疚,日日拜佛为赵辛楣祈求平安。赵辛楣倒是看得透,苏文纨只不过想把自己捏在手里罢了。一年后,几人再重逢时,赵辛楣对方鸿渐说道:“她(苏文纨)待我只有比结婚前好,没有比结婚前差。”

苏文纨家境好、学历好,自视清高,对诸多事情习惯于享受,对爱情习惯于手段,她对方鸿渐如此,对赵辛楣亦是如此,不答应却又时时给他希望。

读《围城》小感

                            (三)

钱钟书先生为塑造这个形象定也费了不少心思,在钱钟书笔下,这个小女孩——孙柔嘉特别老练,有城府,左右着方鸿渐的一切。孙柔嘉刚出场时,形象柔弱,害羞,天真,别人的一句话就能害她红了脸。

方鸿渐、赵辛楣一行人去内陆任职时,在船上,方鸿渐跟孙柔嘉讲的“幼稚的”飞鱼只是,孙嘉柔却似一个天真的孩童,信了他的话。赵辛楣看得透:女人不肯花钱买书,男人肯买糖、衣料、化妆品,送给女人,而对于书只肯借给她,不买了送她,女人也不要他送,借了要还的,一借一还,一本书可做两次接触的借口,而且不着痕迹。她一个大学毕业生会那样天真?你注意到我跟她说你说的这些全是童话么?假使我不说这话的话,她一定要问你借书看……

孙柔嘉最终终是嫁了方鸿渐,方鸿渐与赵辛楣相谈时,赵辛楣谈及此,说了句孙嘉柔自开始便千方百计的想要嫁给他……他终是话到一半停了嘴婚前孙柔嘉对方鸿渐千依百顺、温柔可人,婚后便表现出了专横、嫉妒自私、刻薄,不让方鸿渐与赵辛楣相交。两人之间的问题逐渐凸显,婚后生活并不幸福。小说结尾,两人大吵一架后,孙嘉柔离家,方鸿渐孤身一人待在家中。

读《围城》小感

可见,这书中,女性角色鲜明个性却并并未有深得人喜欢的,自小与父亲讨论也罢或者上学老师传授也好,皆说人无完人,但凡有有点就会有缺点,这样的角色才够鲜明。许是入世未深,对人情世故见的少。但凡是人,都会有些私心,在书中,到将女性的丑恶放大了许多倍,许多本只是向丈夫、家人撒娇的行为,在我看来是一件正常而美好的事情,在作者笔下也是极难忍受的。

作为一个女性,我眼中,绝大多数女性都是美好且善良的,纵使有些磨人的小性子,也有她的可爱之处。

于爱情,初见有念,深交有想,相恋互忍,相伴不弃,如此而已。每个人都会怀有诸多小心思,但也要相信,深爱你之人,定舍不得对你使这些心思。余生那么长,且愿诸位都与深爱之人白首,莫凑合,莫将就。


读书增人智,有所感,有所想。

相关文章

  • 读《围城》小感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断断续续看了两三个月才在前两天看完。 没看之前对于它的理解仅限一句话:婚姻就像围城,外面的人想...

  • 读《围城》小感

    首先,自知文化底蕴和理解力不够,对《围城》所要表达的思想和反映的现实了解不够;其次,以一个女性的角度来看这本书里反...

  • 读《围城》小感

    忘记当年读过小说没有了,大概是没有。电视剧当年是看过一点的,印象深的场景有开头的海船、三闾大学的校园故事、去往三闾...

  • 读《围城》后小感

    读完《围城》,其中最喜欢书里面使用的比喻和讽刺语句,幽默起来又很有力度,最有趣的莫过于去大学上任的那段旅程,让自...

  • 读围城感

    心若远航几波折, 情随事迁终不测。 城里牵绊繁花落, 城外空望孤雁过。 2013-11-8

  • 《围城》小感

    初三有幸拜读过一次《围城》,却是囫囵吞枣、浅尝则止;高中闲极无聊,又拿起《围城》来看,终于体会到个中奥妙,从此一发...

  • 10.29 读书笔记

    二读《围城》读后感 因为之前第一遍读的太囫囵吞枣,这次又细读了一遍,现在我来仔细瞎扯下钱钟书先生写的《围城》 围城...

  • 读《围城》所感

    最近在读钱钟书的《围城》,在读之前我并不知道这是一本长篇小说,我选择读它完全是因为它排在了掌阅页面的首页,并且评...

  • 读《围城》后感

    钱钟书说:“婚姻是一座围城,里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进来。”我说:“心灵也是一座围城,生活在自己的阴影中,只...

  • 读《围城》后感

    深有感慨,真是一千个人,有一千本《围城》。 文末,给了我感慨,就是进了这条村,就去不了那扇门。所以婚姻不是儿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围城》小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qcco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