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如果经常的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并能从旧知识当中获得新的感受、思考和认知,那么这个人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①所有的成功人士,都是好学的人,无论出世还是入世,无论学历高低。
②成大事的人的习惯,在聊天过程中听到的知识点、道理等,能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不断的思考其中蕴含什么样的道理,这个道理在企业中怎么应用。
③“好学”并不是说持之以恒的去学习新知识,一个人过分的去渴望新知识,而忽略了旧知识,就是一件负面的事情,大部分人是贪多嚼不烂,浪费的精力很多,取得的效果并不明显,不能为人师,始终在弟子的角度上往前进步。
④一年读几十本以上的书,通常只是满足了获取知识的欲望,但并没有对认知层次有多大的提升,所以要学一本是一本,温故而知新,好书要反复读,反复思考。
2、子曰:“君子不器。”
孔子告诫我们:“君子不要做一个单一的器件,不要被器件限制住自己”
①“器”指所有能看到的有形的东西,“器”专为某几种东西所用。如花盆是器,可以用来养花,浇水。钢笔是器可以用来写字。花盆本来是泥土,泥土没有形,当泥土做成花盆后,就形成了固定的只为几种东西所用的器具。
②绝大部分人都是被“器”住了,被人身、意识、职业、角色“器”住了,自然会排斥非“器”者,非同类的“器”者。“器”佛家讲是“我执”,表现在思想意识上,就是固化的,成型的,特定的,一体的某种思考问题的模式,被这种模式限制住了发展。
③比如老师的职业,是一种“器”,老师的思维有好为人师,清高,不怎么与凡人交往,老师的思维被“器”住了,被固话了,他去做生意就做不了。行政机关工作,是一种“器”,行政思维模式,指导的模式,计划的模式,总是按照行政机关的思考方式去处理社会上的事情。
④人进入社会之前,通常是无形或者有形的,是没有“器”的,长大后不断的区分好坏,就被意识“器”住了。高阶层的认知和修行就是去除自己意识对自身行为的限制。儒释道修行到最高阶,就是脱离了意识层面的分别和判断,进入到了“不器”的状态,是为君子、菩萨、罗汉、佛陀。
⑤“君子不器”经济学的原理和逻辑是路径依赖理论,一个人总会被过往的经历和认知限制住,比如做生意时认为某种人坑过我,我不能再跟这种人打交道,所以再做生意保证远离这这一类人,再比如从初中毕业开始做小本生意,就一直认为做买卖一分钱都不能让,小店利薄,概不赊账。人被“器”住之后,一定会面临天花板。
⑥美国一直搞自由经济,就被自由经济器住了,所以后来罗斯福新政采用计划和宏观调控,如此美国又登上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峰,摆脱了原有的单纯的自由经济的“器”。
⑦真正的君子是不会被“器”住的,摆脱了世间一切的束缚,不被任何事情所限制,在相离相,在器离器。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不断的打破常规,不断的否定自己,不断的否定之否定,离开了红尘,就离开了器,不再受思维意识的限制和控制。成大事的人没有一个是带“器”的,随物赋形,随遇而安,随顺众生心。
⑧任何一件事情,任何一种思维,都会成为自己的“器”,所以要时刻警惕自己的起心动念,一言一行,都是在器住自己,时刻警告自己,不要被自己的意识所限制住。
⑨当我们辗转反侧,睡不着觉思考一个问题的时候,就是被情绪和思维“器”住了,要不断的提醒自己不要再这么想了,我现在被“器”住了,我现在成了瓦罐里的王八,越养越抽抽了,我现在需要跳出来,我不能被我的思维把我拴住。
⑩我们走的每一步,都是累世的机缘,与每一个人从相见到相知相识,一直到离散都是有固定的轨迹的,每一个人能有多大的财富,能当多大的官,有多大的福禄,也是固定的。当有一天跳出了“器”,就超脱了轮回,就可以像庄子一样,逍遥游于世间。
春风社《论语》开密讲读 点击可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