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人之间的沟通实际上是两个部分:表达自我和倾听他人,这两部分相辅相成。
如果你能够自然而然的表露自己,毫无保留,根据自己的内心和真实感受,把想法坦率的表达出来,对方就能很好的理解你,并用同样坦率的态度来与你沟通。
如果你能够掌握循序渐进的沟通技巧,或者保持沟通时情绪的稳定和亲和力,沟通才能变得愉快,所以说,良好的表达自我是倾听他人的基础。
而当我们作为一个倾听者时,需要做到的,是把所有的成见和主观意见摆在一边,只是聆听对方说话,并观察他说话的方式,不要进行太多对与错、善与恶的价值判断。
聆听并接纳,才是我们与人沟通的正确方式。
如果不进行刻意的练习,在大部分的时间里我们都做不到倾听他人。你以为自己是在听别人说话,但实际上,只是听见了自己的回声,你听到的是自己的意见。如果别人的意见与你类似,你就会欣然接受,否则你就会拒绝接纳,甚至干脆没听到耳朵里去。这是沟通中最危险的事情。
另一件危险的事,则是拘泥于言词的表面意义,过分解读对方话语的字面意思,或者局限在现表达方式和情绪上,却忽视这些话背后的精神和真正的意图。
最理想的沟通状态是保持自然,以善解人意的方式体察别人所说的话或者所做的事。但这是非常困难的。如果我们刻意调整自己去迎合别人,就不可能保持自然。想要做到不刻意迎合别人,就要做到如实表达自己,这样才会快乐,而你的快乐最终会传递给他人。
表达自己记得不是把自己内心想要说的话都说出来,而是在传递必要信息的基础上,尽可能地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举一个例子,如果别人跟你说的话让你不高兴,你内心想到的可能是对他的责骂,但你需要表达的并不是骂人的话说出口,也不是忍着这口气,而是坦诚的对他说:抱歉,你这种说法让我不高兴。
因此,在良好的沟通中,我们需要保持对自我的感知,看看自己是否产生了情绪波动,或是有了哪些不易察觉的想法。这样的话,我们就不会出现因为情绪而导致沟通失控的情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