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一别十八年,在旧历新年即将来临的时候,一曲豫剧将我的思乡的情绪勾发出来,漫漫地飘向中原大地。
大学四年,人生中的青春岁月在那里度过,校园里那一棵棵高大的梧桐树是否依然?金水河畔凉亭里的二胡是否还在响起?河边的旧书市我们曾多少次驻足?伊河路的闹市是否还人声鼎沸?驶向火车站批发市场的一路公交车是否也改换了名字?嵩山南路140号,那里曾经是我的家!
早在千百年前,就已有“中原”这个词语。它代表着繁荣,代表着历史,更代表着文化的底蕴。得中原者得天下,中原,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我庆幸,曾经在这片沃土上生活过。
到年关了,现在的人都说过年没有了年的味道,可是我知道这绝对不适合说河南,尤其是河南的农村。一九九七年的春节,我到周口淮阳的同学家里过元宵节,从郑州登车,在许昌下了高速公路,走的是省道吧,沿途经过一些小村庄,远远地看去,聚集着一大群人,围着一个临时搭起来的戏台子,台上五颜六色的,台下站着人在看戏,一些人边聊边看,一些人把孩子顶在头上看戏,还有骑车出来的人,把车停住,听着听着,忘记了走,台下人群的边缘,还有一些卖小吃的,孩子们趁热闹在人群中跑来跑去。
连过了几个村子,都是这样,我走过的地方,春节里河南的农村最有年味。
在淮阳,我品尝了淮阳菜,喝了本地的四五老酒,游了龙湖,看了烟花表演,正月十五那天挤在人潮中拼命摸了太昊陵大门上的铜钉-----同学说可以带来福气。
十八年了,记忆仍旧清新,内容却还是那么青涩。碧沙岗公园在学校北边二站地,是我们同学常去的地方,公园的旁边有个炸鸡腿的小摊,每月发放三十六元的饭食补贴的日子,一个炸鸡腿,是我们对自己最大的犒劳。415宿舍六个男生都没有女朋友,就谈不上什么花前月下了,公园是免费的,我们可以进3元一次的录像厅,录像里半裸的女性,就够这些男生津津乐道好一阵子了。
离学校更近的是绿城广场,似乎没什么好玩的,去的不多,前年听说郑州修了地铁,在绿城广场就有一站,终还没有见过。
在郑州学会了喝酒,河南的名酒很多,杜康、宋河、仰韶,当然那时候我们一群穷学生喝的就是最廉价的光瓶仰韶,一种曲酒,这些年来我还清楚地记得那种味道,很重的酒曲味道。
北方喝酒,那时候就是用大的玻璃杯子了,大家轮流坐庄,说一番喝酒的理由,到最后一个人或者是致席的人收杯,就算结束,在郑州不是这样,在郑州喝酒多数时候用的是小酒盅,大家轮流敬酒是有的,但是在郑州喝酒还有个有趣的过程,就是划拳或者叫猜枚,在酒酣耳热之际,俩个人大拇指一对,喊一声俩好了,就开始了,怒目相对,直到一方输罢,把酒喝掉,不服的还可以进行下一轮,一旁的人或者各找对手,或者笑着看热闹。
四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我躺在床上听收音机,听了半天豫剧,后来迷迷糊糊的以为听的是二人转,就想,还没有放假啊,怎么回东北了,醒过来之后,就想怎么会把豫剧当成二人转呢?我后来很长时间,想到这一幕的时候,似乎明白了,豫剧已经进入的骨头里了,我已经把自己当成河南人了。后来买了车,我下载了许多豫剧的精彩唱段,坐车的人几乎没人听得懂,笑我爱好古怪,我没有解释过,只是当我独自一人听着小曲的时候,我和郑州离的是那么近。
电视里的豫剧已经唱完了,我点上一支烟,静静地看着夜幕降临的窗外,想着嵩山南路140号我的家,我的亲人们。又到春节了,你们好吗?又要多一些聚会了吧,是不是还会和当初那样,猜枚喝酒呢?还会和家人一起在看戏吧?酒饭之余是否还会谈到我们?春节来了,你们是否会想起我们呢?
二O一六年一月二十九日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