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武松,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即使没有看过《水浒传》,武松景阳冈打虎,金莲药鸠武大郎等的说书评论也耳闻不少,这里就简单分析一下施耐庵阔手笔下的好汉之一武松。
寻根究底,武松在水浒中的初次亮相是在黑暗落寞处,那时他备受小旋风柴进的冷漠,积着一肚子的闷气,正无处发泄,宋江失脚惹毛了武松,却不想不闹不相识,遇到了宋江这一慧眼识英雄具有领袖气质的人物,两人惺惺相惜,分手时宋江一直送他到几里之外,嘱咐许多,给予江湖游走必备的兄弟烫手银子,武松堕泪感动。
与此形成对比的则是柴进对武松的态度,武松对初来乍到收到柴进盛迎的宋江愤懑一句“能好到几时,不过以后也像我这般”隐隐透露出武松由盛转衰的不爽,何以不受柴进的待见?武松是个性急之人,往往诸小厮有照管到不全的地方,他必定狠骂,如此性格咄咄逼人,怎会得到下人的顺从,小厮不满意了哪里去,告状。渐渐地,柴进也就不怎么把他放在心上了。从这里可以看出封建时代的主仆关系,并非十分的奴从与十分的命令,仆人可以向比自己主人更高一级的主子告状,同时若掇。聚集点人,虽是乌合之众,却也人多力量大,一定程度上使大主子改变心意,服侍另一位主子,这也是那些仆人的生存之道。
历来古代小说很少有对仆人的描写,所谓仆人不过是小说中的路人甲与路人乙只充当补充情节,丰富内容的作用,几乎没有人是为仆人立传著书的,若是有,也很难在封建社会君临天下的文化集权生存环境下流传至今。但这些仆人,小厮,女使,才是真正中国的底层,真正维系社会运转的基石,却因自身单调无味的重复生命体验遭到很多人甚至属于自身阶层人的排斥,小说家自然放眼受众与读者,对这里人物采取一言以弊之的高超手法,轻轻松松就将他们从历史的烟尘中抹去了,可是若要世人有心,读者怜悯,仔细看,还是会发现中国古典文学里自始至终都有他们的影子,前面说的是水浒传,其实最明显还要去红楼梦里去找,曹公给出的十二金钗副册,都是女丫鬟,袭人,晴雯哪一个不是性格鲜明,俘获一大批红楼迷的喜爱,纵观她们的生活也不都是服侍主人,请主子安,孝敬主子,端茶倒水,全然是一个没有自己灵魂的摆弄物,但金陵十二钗副册告诉我们,她们的生活多彩丰富不逊色于史书正书中的帝王将相,也有独属于个人的喜怒哀乐而非阶层阶级的单一性就将其所有一并抹杀,袭人会与宝玉偷试云雨,晴雯活得热热烈烈恣意撕扇,可爱而真实,有趣而富有生活气息,这其实才与大多数人的生活接轨,而所谓帝王历史,心计奇术,冗长历史,大而空,不接地气,与大多人的日常想去甚远,严肃无趣,不如这些故事来得新鲜好玩,可供人茶余饭后谈笑喷茶,这些人实在是太渺小了,渺小到根本来不及看那些闲书,过好小日子,对他们来说,平安喜乐,一生顺遂也算是大幸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