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回千斤办点事,路过吴细湾,看到了去杨高山的路标,牵起了我许多的回忆,告诉老公我想去杨高山看看。老公很懂我,调转方向盘,我们一家四口,顺着弯曲的水泥路,走进了高山冲。这几年提倡农村自然产业,高大而古老的银杏树,是杨高山的招牌。

杨高山这个地方承载了我童年许多的美好和回忆,这种挥之不去的记忆源于这个地方有户人家是父辈的亲戚,说是亲戚有些生疏,这个我们称之为二爹二妈的一对夫妻,是爷爷的干儿干儿媳。他们一生育有三个儿子,在封建的七十年代,在农村靠种田种地维持生活,三个儿子的家庭是多么的让人羡慕,日子在二爹二妈的精打细算下,过的还算富足。
二爹二妈为人特别和善,心地是特别善良,对我们三兄妹是特别宠爱。平时爷爷是不允许我们去他们家的,只有过年,我们三兄妹,包括叔家的堂弟妹,我们才有机会去杨高山给二爹二妈拜年,天寒地冻的,有时下大雪,路面打滑,特别难走,但也阻挡不了我们要去的坚定与热情。因为二妈家总有柿子饼、糖、喷香的花生和瓜子,有时还有染的红彤彤的鸡蛋,我们每回吃的肚子圆,回去二妈还会给我们每人包上一包,这种爱深埋于心底,总也忘不了。
二妈家的这种富足与平静,在大哥成家之后戛然而止。大哥学习好,在千高四年一直住在我们家。可命运总是与他开玩笑,两次高考都失利,因自小被邻村孩子多的家庭看上定了娃娃亲,落榜后在两家的簇拥下成亲了,不成想嫂子是个不识字之人,大哥年轻气盛,苦于满腹墨水无用武之地,与大嫂少有沟通,结婚大概一年有余,嫂子也为他生了个大胖小子,而他却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打工的热潮,南方的灯红酒绿,让他迷失了方向,他想离婚,回来提几次双方父母总是反对,无计可施的他,再次踏上了南方的热土,而这次他是一去二十年有余,不再回来看望他的妻儿与父母,大嫂顶着多方压力苦等了六七年,后经人介绍带着儿子嫁到了外村一个憨厚的农家人。去年听父亲说胜利大哥回来了,还是孑然一生,也没成家,说是50岁老了想回家了,然而二爹二妈几年前在期待中已相继过世,嫂子改嫁邻村生下的千金都有十多岁了,也许有人会记得他,但谁还会去理会他这样一个忘恩负义之人,人生过的一败涂地,我想,你对得起二爹二妈给你起的‘’胜利”这个名字不?
二哥名前进,初中没毕业,因学习太差 自己不愿上辍学,后参军入伍,在部队磨练了三年退役,退役后安排在一个林场上班,没干到一年,嫌工资低又嫌累的,也去南方打工了,在南方结识了一个广西的女孩,带回家成了亲,也生下了一胖小子,在孩子三岁左右,夫妻俩把孩子托付给了二爹二妈,再次挤入了南方的热潮,二嫂在一家餐馆洗碗端盘子,二哥嫌累不肯吃苦,天天游手好闲,久而久之,二嫂也是对他失望至极,与餐馆的老板私奔了,餐馆紧锁,二哥在寻找无果后,回来一直至今都在家务农,孩子现在应该有20岁了吧,听说随村里的人一起出去学手艺修车去了。前进的脚步,却一直没能前进。
三哥小么,打工务农兜兜转转,眼瞅着都奔30了,也没能讨上媳妇,也不知在怎样的心理压力下,背上行囊,也是一去不复返,据现在应该也有十年有余,不知他现在过的可好?是否知道他的双亲已长眠地下。

提起二爹二妈二人,老父亲总是热泪盈眶,他说他们在弥留之际,可想望望他的两个儿子及带走的孙子,到最后眼睛都没能闭上,这是怎样的逻辑?为何好人不能有好报?善良的人却没有善终,这么和善的二老,怎么会培养出三个这样的儿子?你们心中是否有愧?内心能否安宁?替二爹二妈感到惋惜。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