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财经·投资·理财教育
有了这几种思维方式,你就有了自己的跑道

有了这几种思维方式,你就有了自己的跑道

作者: 公子在野 | 来源:发表于2016-12-27 16:18 被阅读895次
    思维方式往往决定了最终的结果

    落后的本质其实就是比较,这是一个很容易得出却被大多数人所忽视的结论。

    特别是在从学校毕业,进入工作环境之后。因为在学校里,衡量一个学生是否落后,有一个很显著的标准,就是考试分数。

    根据考试分数,学生就能从中得到关于自己相对位置的信息,落后或是领先一目了然。

    在学校里,绝少会出现“我觉得自己学的还不错”这种情况,你学的好不好,在分数上有明显的体现,你的主观感受其实并不重要。

    但是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却经常犯“过度自信”或者“过度自卑”这两种错误。

    原因就出在没办法进行能够量化的比较,我们每天面对的工作其实是很复杂的,而且需要和别人进行大量协作,在这种情况下,比较,就变成了一种很模糊很淡化的概念。

    举个例子,大多数人都会觉得自己在某一方面,超过了平均水平,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那只是你头脑中的一种假象,一种为了让你摆脱压力产生快乐而得出的一种简化结论。

    有太多人,仅仅通过在大脑中进行模拟,就可以得出自己处在平均水平之上这个结论,甚至从来都没有行动过。

    这种“过度自信”也借成功学和鸡汤文的风,吹遍了互联网上的每个角落。其实,别人能做到的,甚至说大多数人能做到的,你真不一定能做到。

    我知道这样说你看了之后可能会感到很沮丧,但实际情况就是如此。可能比这还要残酷。

    社会心理学里有个名词,叫做:乌比冈湖效应(Lake Wobegon Effect)

    就是指人的一种总觉得什么都高出平均水平的心理倾向,即给自己的许多方面打分高过实际水平。用另一种通俗的说法,就是自我拉抬偏差(self-enhancing bias ).

    过度自信会让你产生错觉,认为自己干的还不错,这种错觉往往又会带来两个结果:

    一是沾沾自喜,满足现状,难以再进步;

    二是不断产生挫折感,焦虑后产生畏难之心,转化为过度自卑,从而放弃。

    无论是哪个结果,都让你掉进一个漩涡,原地打转,再难有所突破。

    如何摆脱过度自信给我们造成的这种负面影响,如何不受成功学鸡汤文给我们带来的一时满足呢?

    一、练习定量思考,培养数理思维

    我们都知道,在中餐里,所有的菜谱几乎都是让你放“少许”作料,这个少许就是一种定性分析后的出的结论,可能是最初某个大厨在烹饪时随意放了一把,尝了一下觉得口感还不错,于是按照他的理解,用了“少许”这个形容词。这就给后来拿到菜谱的厨师带来了难题,少许到底是多少,完全没头绪,又得从头开始,不断试验,最终得出自己的“少许”,再传于后人。

    西餐里则没这么麻烦,多是精确到一个计量单位,比如克、毫升之类,这就给后来者学习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变得非常容易复制,变得很容易就形成规模,有了大规模就可以形成品牌,价值可以在短时间内进行多次周转,从而收获丰厚利润。

    中餐里谜一样的“少许”

    我们的文化,历来都是习惯于定性思考的,而非定量思考。

    科学之所以发端于西方,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此。我们太过痴迷于所谓的“道”,而忽视了脚下的路。

    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一定要练习定量思考,这样你的“比较”也会更有目标性和客观性。

    比如我在简书上写作,如果能挤进前10%,那应该就是很不错的结果了。

    那么,我们可以把简书上热门文章的阅读数、点赞数和评论数,做成一个表格,然后就可以知道这10%大概是一个什么情况,再根据这个目标去完成,是不是比简单的“我要写出爆款文章”这个目标要来的更好?

    学数学的本质,就是用数学的思维去帮助我们做决策。

    Excel这个工具,仅仅是用来制作表格的吗?当然不是,很多牛人都用它来建立自己的决策模型,帮助自己实现目标、完成任务、认清自己等等。

    要想在比较中取得优势,那我们就要将比较的内容搞清楚,到底是在比什么?

    在足球比赛当中,衡量一个球员的数据是有很多方面的,比如突破成功率、射门次数、传球成功率等等。然后,专业机构会根据这些数据,绘制成一个图表,这样,衡量球员之间的差异,就变得非常直观。那些球星的数据,就是比一般的球员好上太多,一目了然。.

    衡量球员数据的图表

    在工作中,我们也要学会给自己绘制这样的表格,认清差距,找准目标,走定量思考这条路。

    如果一味的依靠定性思考,我们很容易会形成一种心智模式,叫:差不多……

    差不多这样就行了。相信很多人都这样想过,但是,根据许多学者的研究,这个“差不多”的真实差距,比我们想象的要大的多的多。

    结合我们上期说的多维度竞争,比较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是仅仅比一个维度,如果对方在每个维度上都只比你领先一点,那么综合下来,差距就是指数型的,这样的差距,还叫“差不多”吗?

    建议大家有空的时候,学点编程知识,不是为了自己动手去写多牛的代码,因为编程,是数学思维最直观的运用了,产出快,能够马上看的到,练习的效果也非常好。

    二、系统性思考每一个具体问题

    我在简书作者群里,经常看到很多人说自己坚持不下去,没办法做到日更。

    然后就开始沮丧,说那些人是怎么做到的?大家都会打字,凭什么我就没办法每天写篇文章呢?

    其实,原因并非一个坚持所能说明的。

    让你坚持不下去的,并非是每天写不出东西,而是没有出现你预期的正向反馈

    比如阅读数不够理想,写了没人看。

    比如评论数不够好,看了没人讨论。

    比如投稿总被拒,编辑不懂我等等等等。

    我们在做每一件事之后,总希望得到一个好的反馈,这种反馈会让我们对这件事倾注更多的心血和精力,从而付出更多,建立一个良性循环。

    每天写作,是天底下最简单的事情了。

    你每天总会接触大量的信息吧,选几个看到的,谈下你自己的看法,这不就是文章嘛,别说日更,就是每小时更也没问题。

    关键在于,你不仅想写,还想写的好,还想写好了之后有所收益。

    那这,就不仅仅是坚持不下去能说得通了,难以坚持,只是一个现象,针对这个现象,我们要系统性的思考,不断地向自己提问,问出那个最底层的原因。

    只有在知道了这个底层原因之后,才能帮助你去解决问题。

    我们在面对很多问题的时候,总是把注意力放在看起来最突出的那一方面,没有进行系统性的思考。

    有了系统性思考之后,你的行动才会变得更有针对性,更加细分,更加容易执行。

    还有很多人说,写不出东西是因为肚子里货不多,难以下笔。

    其实知识存量永远是有限的,从来没有哪个作者是在读了多少本书之后,感觉积累的差不多了,才动笔写的。

    写作本身就是个动作,是你知识输出这个系统的显示器而已。

    最重要的,是开始写,在写之前,先明确自己要写什么,要阐述哪些问题,遇到不懂的,遇到难以说清楚的,带着这些问题再去学习,也许刚开始,你的文章看起来还是很幼稚,道理讲得也并不是很清楚,但你已经学会在写作的过程中学习了,输入和输出,其实没有什么先后次序,而是一个联动体系。

    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一个再小的问题,也是一个系统性的展现,用这种方式去思考问题,才能直击问题的核心,从而解决问题。

    三、认清势能的力量

    同样一块石头,你在山顶推下和在半山腰推下,其威力自然是不同的,区别就在于势能的大小。

    势能本质上是一种积累,你积累的越多,一下释放出来的威力才会更大。

    我觉得罗振宇推出的“得到APP”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过去每天积累,因为复杂度较高,也很麻烦,每天看书自然是好习惯,可是看书这东西难以利用零碎时间,而许多人很难抽出一整段时间去积累。

    久而久之,读书的势能也就消失不见。

    得到APP的本质,是知识服务,用最轻松的姿势完成知识的积累,以前跑步听歌,现在可以听一听知识新闻、知识专栏之类;以前总是去看一些八卦段子,现在可以在这个软件上看高质量的专栏文章。

    "得到”的出现,让大家轻松实现知识势能的积累

    由于积累的难度大大降低,所以积累的执行就变得越来越容易,这样,随着时间,势能也会越来越大。

    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一定要给自己每天制定三件事的目标。

    完成了这三件事,就完成了今天的势能积累。

    关键不在于你每天做了多少事,而是长时间下来,你能把这些事,做了多少天。

    绝大多数人都不是天才,我们必须依靠时间的力量,去让自己不断进步。

    四、练习太极 借力打力

    太极拳是我国的一种传统武学,其关键就在于借力打力,以达四两拨千斤之效。

    借助别人自身的力量,去攻击别人,从而自己用少的力,击败对方。

    在生活中,我们也要用这种方式去学习和提高,比如我在这个领域学到的东西,能不能用到那个领域?我在这个专栏得到的感悟,能不能适用于那个专栏?我在这项工作中获取的经验,能不能用到别的地方?

    这样下去,你会发现,学习并不仅仅是单向度的,学习了一次,可以用到很多地方,这就是学习上的借力打力。

    关键在于使用上,学以致用。学了之后,如果只是满足于大脑里知识存量的增多,那意义并不大。

    读书不在于你读了多少本,而是你能用到多少地方。

    吴伯凡老师绝对是高手,同样一个概念,他能用在管理学上,也能用在心理学上,还能用在经济学上。

    这种高效的使用,这种借力打力的方法,是吴伯凡老师的最大法宝。而不仅仅是他的知识存量。

    这和我们上次谈到的跨界打劫,有异曲同工之妙。

    读了多少本,本质上还是加法;而你能用到多少地方,其实就是乘法。

    工作也是一样,我们千万不能离开了一家公司,就让自己在那段时间内的收获归零,职位上你可以从零开始,但能力上却不可以。

    很多时候,所谓的创新,不过是你借助的地方足够多,拼接的缝隙足够小而已。

    跑道永远比速度重要,跑在正确的跑道上,你的狂奔才会有意义。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这是公子在野陪伴您的第12天,感谢您的阅读,如果感觉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帮忙推荐给您的朋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有了这几种思维方式,你就有了自己的跑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ehev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