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没有深度思考,所有勤奋都是白搭

没有深度思考,所有勤奋都是白搭

作者: 啥都懂的小灰 | 来源:发表于2019-01-05 23:06 被阅读28次

选题:一个职场类的比较常规的选题,讨论的主题是「思考」和「勤奋」之间的关系。

其实这类选题还有一种观点:做对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对更重要。其实论述的关系,是「目的」和「执行」之间的关系。

这类选题其实一直都逃不开一个问题:写的都特别泛泛而谈,也特别大。比如战略战术,比如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任何一个点,拆出来其实也是一篇文章。

极简大纲:what+why——how的结构:一个「HOW」型的因果结构结构

what:一个故事引出,低效勤奋者的特征是什么

why:引出,他们不会深度思考

how:介绍该如何深度思考

how1: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升级

how2:从低成长区,向高成长区升级

how3: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归类于「因果论」中的how型结构。因为你不会深度思考,所以你是低效勤奋者——给解决方案。

详拆大纲:

段1:许多人宁愿死,也不愿意思考

案例:张三和李四在对同一件事情的不同做法

总结:浅层原因,执行力问题;深层次原因,思维方式的问题

论据;罗素的名言,说明很多人不愿意思考,只想做低效勤奋者

低效勤奋者的特征和原因

特征:

原因:不会深度思考

排比强化

段2: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升级

观点:深度思考,首先是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升级。

例证1:对比论述:主动思考的人,被动思考的人。

被动:李四重述

主动:学霸学习

例证2:自己的例子,为什么我的上司文化程度不如我,却总能找出我看不到的问题。于是我的做法——解决了问题,获得的成果。

总结:这样不但使绩效明显提升,博得上司的赏识,而且自己也感到对工作有了发自内心的兴趣,还心情舒畅,不像过去一样有压力了。

段3:从低成长区,向高成长区升级

例证1:对比论证——引出低成长区和高成长区

自己公司销售平平的人,是怎么对待潜在客户名单的

销售优秀的人,是怎么对待潜在客户名单的

总结:我认为影响一个人成长速度的主要原因,在于将你的时间、精力投入到哪里,是选择低成长区还是选择高成长区。

观点1:什么是低成长区?

观点2:什么是高成长区?

总结:那些绩效优秀的员工都是选择在高成长区奋斗与学习的人。因此他们的能力不断提高,瓶颈不断突破,资源优势不断增强,绩效持续增长。

段4: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例证1:一个老乡创业,只顾着战术不顾着战略的例子

观点:我发现,不少人有一个盲目的自信。以为战略上的短板,可以用正确的战术和增加战术资源投入,来弥补,来挽救。这实质上是用战术勤奋掩盖战略懒惰。

论述例证:重点阐述,战略比战术重要很多

假设论证:前面所讲的选择低成长区还是选择高成长区,这都属于战术层面的思考,这些你选择对了,做对了,也还是不够的。

观点:比战术深度思考更重要的,是战略层面的深度思考

你必须把决定事业全局与长久成败的战略决策视为头等大事。

你如果是公司老板,就必须选择一个好的行业,好的商业模式,制定公司的发展战略。

如果你是职场人士,就——

总结:人生最大的悲伤,莫过于将一辈子的聪明,都耗费在战术上。

反思:

整体上来讲,开头结尾并不好,开头的例子并不能得出深入思考的结论。段4也是这个例子也缺乏说服力。战术和战略是一个很难权衡和刻意练习的东西,这不是简单的说深入思考便可以的能力。

比如ofo共享单车,这算不算是符合一个好的战略呢?

这应该算是「讲大道理」的一种后遗症吧。从读者的角度讲,直接告诉他们即可,大或者小?貌似也无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没有深度思考,所有勤奋都是白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ehj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