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观众们开始对旅游、唱歌、跳舞、做饭、表白等综艺节目产生审美疲劳的时候,终于有一个人来拯救大家了,他就是——机器人!
目前,综艺界正出现一股清流:机器人挑大梁的综艺节目越来越火,受到众多观众的青睐。
其中,代表性的综艺有中央电视台的《机智过人》,浙江卫视的《铁甲雄心》,爱奇艺的《机器人争霸》,以及优酷的《这!就是铁甲》。
机器人这个看似高冷、小众的题材,却出人意料地通过综艺节目强势杀入大众视野并受到观众喜爱,这其中必有“蹊跷”。
多线剧情满足多元需求:机器人竞技文化“出圈”的秘密
机器人综艺的突然崛起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其一,多年来,中国为机器人文化沉淀了丰厚的土壤。从70后到90后,每个人的童年都有那么一两个机器人英雄,高达、EVA、钢甲铁拳、超能陆战队、变形金刚是我们永恒的记忆,一到合适的机会就翻涌而出。
具体到更为激烈热血的机器人格斗,英国的《机器人大擂台》和美国的《Battle Bots》火爆全球的同时,也在中国积累了为数众多的忠实观众,使得他们期待中国自己的机器人格斗大赛和节目。
其二,随着物质文化的高速发展,国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多元更丰富,科技+娱乐爱好者群体用户日益庞大,“车库文化”开始兴起,机器人已成为社会新热点新话题。
国人对机器人的热情使近年来国内机器人格斗大赛层出不穷,中国机器人格斗大赛逐渐形成规模,同时也孕育孵化出了一大批拥有成熟技术的机器人战队。
其三,爱奇艺《机器人争霸》开创的剧情式真人秀机器人综艺模式,戳中了普通观众的嗨点,真正触达用户的多元需求,传达出了机器人的个性。
让机器人以立体的方式呈现在观众眼前,从而让冰冷的钢铁有了宜人的温度,传播力和感染力爆棚。
用户可能对机器人竞技不感兴趣,但绝大多数用户都会对由顶级明星和世界顶级战队共同“出演”的机器人格斗题材“剧”感兴趣。
在《机器人争霸》之前,多档机器人综艺节目虽层出不穷,但主打竞技,都比较“硬”,专业性是有了,但缺乏适合传播的娱乐元素。
节目更多的还是被限制在“圈”里,无法引起更多普通观众的兴趣。
直到3月29日《机器人争霸》横空出世,以机器人格斗竞技为内容切口,在酷炫科技的基础上,运用剧情化的方式将战队、嘉宾以及赛制之间的关系进行呈现。
以一种更易被大众接受的综艺化、娱乐化方式,用环环相扣的剧情设计铺展出来,成功打破了科技类综艺内容过于同质化的壁垒,充分展现机器人竞技文化的魅力,做到了流量与口碑的双丰收。
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在这么多档机器人综艺打擂台,共同分享中国机器人文化崛起红利的情况下。
爱奇艺的《机器人争霸》甫一上线就成为网综爆款,真正实现了机器人竞技比赛和科技知识的娱乐化“出圈”,让青少年燥起来。
截至发稿时间(6月17日),《机器人争霸》已播出的12期节目,在爱奇艺平台的网络播放量超过9.3亿,微博话题#机器人争霸#阅读达到20亿。
让观众爱上机器人,《机器人争霸》做到了
诚然,中国有着丰厚的机器人文化滋生土壤。
但实际上,中国的机器人文化此前还是局限在很小的极客圈层中,远未走向普罗大众。
中国机器人爱好者的市场并不大。
有媒体统计,如果以单个赛事一年4000万人民币的市场规模做粗略计算,国内机器人竞技市场一年的规模约在2亿元左右。
假设市场以每年20%的速率增长,5年后市场规模也不过5亿人民币。
所以,国内在机器人格斗市场可以说仅仅是起步状态。在绝大部分普通观众的心目中,机器人是距离日常生活比较远,是国家实验室里才能生产或者停留在记忆中、科幻电影里的东西。
什么?扫地机器人?那也算机器人?
但爱奇艺的《机器人争霸》上线后,却博得一个“老少咸宜”的评价: 从小学生到40岁以上的人群都可以观看。
小朋友们看到节目中的小哥哥、小姐姐自己维修甚至操控机器人比赛,这对少年儿童无论是动手能力、热爱科学等等方面都是正向的引导;又因为这是一个体育赛事,家长陪孩子一起来观看节目,大人也会感兴趣。
同时,《机器人争霸》还是男女平衡的。如果是纯比赛,用户就会更偏向男性,但节目采用剧情式真人秀,就是吸引喜欢看剧的用户,所以用户男女比例相对平衡,几乎是一比一。
在信息繁杂的互联网时代,用户需求日益细分化、多元化,而《机器人争霸》挖掘的又是机器人这个圈层文化,满足需求的难度倍增。
《机器人争霸》是如何一步步触达用户的多元需求,让这么多观众喜欢的?
看爱奇艺的“英雄三招”。
第一,“切分式”挖掘圈层文化,尽可能拆分用户行为来感知需求、创造内容,达到更广更多的受众面。
《机器人争霸》在邀请明星嘉宾上,有意识地去选择来自不同年龄段的偶像,以此吸引更多的观众。
有90后的盛一伦、80后的林更新、70后的李晨、60后的赵立新,还有女性玩家的代表Angelababy。
可以说,即便这是一个圈层文化题材的节目,但在明星配置上,却是典型的“合家欢”和年代集邮。
综艺节目就是要线索多,观众想要什么,在《机器人争霸》都能找到。
对于小孩子和奶爸奶妈,《机器人争霸》有温馨的父子父女档,有名称“污”一点但是很可爱的“大宝剑”和“威尔士小公主”;
对于对机器人无感的女性观众,有林更新、李晨、盛一伦这样的小鲜肉卖萌耍酷,还有赵立新这个优质大叔可以看;
对于普通男性观众,不仅有高颜值的Angelababy和美女选手,还有酷似美剧大片的节目质感,有机器人对决的热血和残酷。
第二,抓住“人”的因素,从zero 走向 hero提升观众的参与感。
《机器人争霸》邀请明星可不是只用来看的。
Angelababy、林更新、李晨、盛一伦都是流量担当,都具备相当的亲切感:有游戏玩得好的Baby,有理工科底子的李晨,有网瘾少年林更新,有不是玩家的盛一伦。
但相同的是都是机器人格斗领域中零基础的小白,开场的试验性比赛中林更新甚至会自己撞“死”了。
他们分别有着不同的角色属性,正好对照了四类用户,作为用户的代言人来帮助人们从零开始接受这种文化。
节目开始“来了一群菜鸟”的台词,正是四位明星的起点,也是观众的起点。
明星们在节目里的所有表现,被镜头完完整整地捕捉下来,然后根据一条完整的故事线剪辑。四位明星全程深入参与,零基础学习,自己操控机器人进行对抗,甚至自己修理机器人,充满了参与感、新鲜感。
观众通过明星团长的小白视角,一同被代入剧情中,有如亲身参与一般,由浅入深地了解机器人格斗文化的科技魅力,感受不同队伍的选择、碰撞、成功与失败,见证机器人与明星从zero走向hero的英雄之路。
第三,抓住“机器人”的因素,让机器人充满个性,赢得观众喜爱。
《机器人争霸》不同于其它机器人对抗类节目简单堆叠钢铁之间的硬碰硬,而更强调剧情和故事性,其中最吸引观众的是个性化、“会讲故事”的机器人。
爱奇艺将节目中的机器人进行个性化的包装,通过拟人化的手段,赋予原本冷冰冰的机器以血肉、个性、灵魂,让它们活生生地出现在受众面前,拥有不同的性格,打造出了全新的偶像形态,从而赢得一众粉丝的追捧。
比如,在第3期《机器人争霸》节目中,最具冠军潜质的机器人黑狼竟然出来打广告,通过动画口播方式,将四大品牌客户科技化,使广告与节目风格融为一体,脑洞很大。
黑狼
是一位高人气选手,攻击力超强,能在瞬间击败造价近40万的电竞魔灵,是令众多专业选手都闻风丧胆的暗夜杀手,获得了一众粉丝的喜爱。
所以当屏幕上出其不意地冒出动画口播时,关于黑狼的弹幕评论瞬间刷屏:“黑狼都开始接代言了”“黑狼请问代言费多少”“哟,黑狼还会说中文”,字里行间全是惊喜、调侃与喜爱。
此外, 《机器人争霸》还为每个机器人定制了专属BGM。
机器人战队的人气指数与肯德基“捆绑”,粉丝可通过肯德基APP为喜欢的机器人投票,通过K金可兑换投票权。
同时,机器人对战中体现出来的正能量,与时下年轻人应对生活困境中勇于拼搏的精神相契合。
黑狼令人战栗的呼啸、追魂刃精确布局强力爆发、黄金暴击无所畏惧千站之神、原子弹勇敢战斗折戟无惧和对12岁小公主的“威尔士公主”的手下留情。
这些机器人在比赛中经历不断挑战与挫败仍然勇敢应战,将积极、不服输的精神传递出来,碰撞的是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不只是综艺,《机器人争霸》如何影响更多人?
通过机器人综艺节目弘扬机器人竞技文化,纵然当下火爆一时,但总不敌其他综艺节目的覆盖。
要深度挖掘机器人文化的价值,让《机器人争霸》更持久更深入地影响观众,就要通过各种手段为节目赋能,实现商业价值转化。
在这方面,爱奇艺正运用超级网综生态和强大的综合操盘能力,采取“一鱼多吃”的IP创收模式,试图打造完整的机器人产业链,让更多人感受到《机器人争霸》的带来的科技感与竞技感。
今年5月,《机器人争霸》同名手游在安卓端开启测试。
游戏将机器人格斗从观赏的视觉层面拓展到了亲身竞技的参与层面,增强互动体验的同时,通过对综艺节目的真实还原,将精彩的综艺内容进行更广范围的延续,从而扩大节目及IP影响力。
节目中的战斗舱,地面隐藏的锯齿、大铁锤、滚刺等陷阱细节都一一复制,加之金属的质感、独特的舞台灯光效果,“太炫酷了”“燃爆了”成为网友对这款格斗对抗游戏的一致体验。
为了更深层次挖掘其衍生产业链,爱奇艺还在节目播出期间尝试授权更多的衍生品牌,包括3C产品、玩具等,并在爱奇艺商城上线《机器人争霸》特制版的格斗机器人Ganker与Al战宠GEIO,实现“机器人争霸”IP商业价值空间的进一步拓宽。
可以预计,肯德基或将成为玩具的一个大出口。
爱奇艺还计划做线下的机器人大奖赛,邀请全国对机器人竞技充满热情的“极客”们参与其中。
此外,爱奇艺也计划打造“机器人嘉年华”,发掘展示机器人在格斗外的其他可能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