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园大班时买了这本书,一年多后终于用上了。泡脚时,抽了几条你容易理解的歇后语,我读前半句,你猜后半句,玩得不亦乐乎。边玩边学的状态,真棒!
语文作业有一项读《精卫填海》,边读边解释,你告诉我,上课李老师表扬我了,说我能坐住了,不乱摸东西了。这时必须得鼓励呀,一阵夸奖,夸得你小腰挺的更直了。
读《乌鸦和狐狸》时你自言自语,狐狸骗了一只聪明乌鸦不得把自己气到吗?
原谅妈妈真没明白说的什么意思。
如果遇到一只聪明的乌鸦,先把肉放在树枝上,唱完再衔住,那狐狸不就是自己上自己的当了么?
顿时明白,看来逆向思维还不错。
最近《西游记》读的接近尾声。前几天你问我,中国只有一个女皇帝是武则天,我终于知道她是哪个国家的皇帝啦!
看你一脸傲娇的样子,我有点懵。
是女儿国的国王呀。女儿国都是女人,国王也是女人。刚好武则天也是女皇帝。
我无语。突然觉得,知识结构构建得有点紊乱。再三解释后,你才明白,女儿国是吴承恩写的小说故事里的人,武则天是唐朝一个真正的女皇帝,根本不是一个人。
启蒙版的名著,也需要家长指引,读书不仅仅是读读那么简单,关键时刻指点迷津答疑解惑,可以事半功倍。不然一个七岁孩子的认知会混淆很多概念。
也是前几日,碰到一道知识问答题。"王爷爷有15只羊,除9只外,其他都病死了。问,王爷爷现在还有几只羊?"
你正打算计算"15—9=?",突然反问我,妈妈能再读一遍吗?
我又读一遍,你听了一遍后,大笑说,还有9只呀!不用算!差点上当!除了9只以外的都病死了,不就是剩9只活着么?
这时,我突然明白一个道理,数学不好是因为语文不好,语文不好是因为阅读不好,阅读不好是因为理解能力不好。不管是不是有点以偏概全或者有失偏颇,阅读总是一件开卷有益的好事,一边读一边思考,是更好的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