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在面对一件事时难免会对自己和对他人存在着双重标准。
下面的情形,你也遇到过吗?
01
严于律人,宽以待己
我们在评价自己时往往比评价别人更宽容,当别人遭遇不幸时,我们常将问题归咎于对方个人的因素,而自己遭遇不幸时,我们就将问题归咎于外在因素。
当别人搞砸一件工作,我们可能认为他事前没有理解上司的意思或是能力不足;当我们搞砸一件工作时,我们会认为是我们承受的压力太大了。
当别人考试没考好,我们可能认为他不勤奋或者不聪明;当我们考试没考好时,我们会认为题目实在太偏太难,我们运气不好。
当别人出言不逊时,我们会认为他性格不好;当我们骂脏话时,则是情景使然,会认为在那种情况下,圣人都要骂脏话。
当别人开车超速被开罚单,我们会认为他不是个遵守交通规则的人,他应该小心一点;当我们开车超速被开罚单时,我们会否认自己超速,或者说:“大家不都这么做吗?”
我们人啊,总是有两套标准,以最严格苛刻的标准去要求别人,然后心安理得地放纵自己。
image02
先入为主
在求职的时候,网上充斥着各种“面经”(面试经验),并且几乎所有“面经”都会提到:
当面试官问你的缺点是什么的时候,不能说我没有缺点,也不能老实地剖析自己的那些缺点,而应该要说一些在某个角度来看是缺点,但换一个角度想还能是优点的缺点。(满满都是套路)
为什么这些“面经”要这么说呢?
人们往往留恋于第一印象,然后根据第一印象进而给人贴标签,这是在人际交往中无可避免的一部分。有的时候这样的第一印象是准确的,有的时候却不准。
如果第一印象来自于外貌的吸引,我们很容易将所有的优点都归属到“长得好看”的人身上。
面试官对于外貌条件好但资质平庸的求职者的评价,往往高于外貌条件差的。
因为一旦面试官的第一印象形成了正面印象,他的提问也往往会不自觉地去证实自己对求职者的印象,甚至会自然而然地将求职者的回答引导向正面的方向(如“你从那个挫折中学到了什么?”),会从正面去诠释对方的回答或者鼓励求职者(“很好的观点!”)。
而一旦求职者给人留下负面的第一印象,那他将陷入愁云惨雾中难以翻身。
这些情况强化了那古老而睿智的格言:你永远没有第二次机会重塑第一印象。
image03
以己之心,度人之腹
我们往往会假定别人总是按照我们的思考方式去思考和感受。
我们总是一厢情愿地认定我们对事情的解释就是事实。
生活中有一些有意思的以己度人的例子:
有的男生或女生暗恋上自己喜欢的异性时,总认为对方也喜欢自己,在观察对方时,总觉得对方对自己有意,对方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友好的表示,甚至一句玩笑话,都会被他(她)误认为是爱的信号。
在交谈时,有的人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也以为别人同样感兴趣,便高谈阔论地讲个没完;
有的人对别人有成见,便总以为别人对他怀有敌意,甚至觉得对方的一举一动都带有挑衅色彩;
有的人自己喜欢议论别人,就总认为别人也在背后议论他。
image04
期待影响判断
我们都被期待所影响着,它影响我们看待别人的方式,无论这个影响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
生活中,你一定有过这样的感受:当我们的期望过高时,那么在事情发生的时候我们反而会感到失望。
前段时间,我在大众点评上找了一家评价很高的健身工作室,熬夜把网上对这家工作室的评价全都看完。通过这些评价,我在没去之前就仿佛都能在脑海中构造出工作室的结构是什么样,私教有哪些,性格是什么样的。
当我满怀期待的去上第一节私教课,也许是期望太高,让我总是处于一种”大家来找茬“的状态。最后上完课我整个人真的很失望,觉得还不如自己练来得好,更没有任何想购买这家私教课的想法了。
当然,当我们事先预期很低的时候,在事情发生时,也许会觉得,还不至于那么差。
有两个同事前段时间订了健身餐,俩人吃得津津有味,我好奇去尝了一口,可以这么形容,那真的仅仅是能吃而已。她俩笑着说,健身餐不都这样吗?订之前我们已经预料到很难吃了,没想到送来的餐味道还不错。
这些生活中有趣的现象与我们日常的沟通实际是息息相关的。今天就先到这,愿你周末愉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