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分享《在爱中升华》

读书分享《在爱中升华》

作者: 阿雅王 | 来源:发表于2017-12-27 13:27 被阅读0次

读书分享:p34---37

1、归属:良知由归属的社群所决定。通常来自不同社群的人们会有不同的良知标准,而同一个人所归属的数个不同社群也常有不同的规则。  当我们归属社群时,良知就会有正向的感受。当我们恐惧时,良知就产生负面的感受。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感受都在满足同样的目的:就是引导我们朝向归属社群的方向。而两者都使我们与家庭及宗亲牢牢牵系。

2、考虑:1)为了养育孩子,父母亲会承袭各自原生家庭所看重或是缺乏的价值

2)孩子会侦测并服从父母亲两方原生家庭所看重或是缺乏的行为规则

3)当父母任何一方抵触对方对孩子的教养时,孩子表面上会遵从强势的一方,但实际上会于弱势的一方愈来愈像。

3、忠诚:孩子会因良知强大的连结作用对社群保持忠诚。

生病是一种忠诚的证明。

4、良善:真正能达到和解及平静的良善,需要超越我们归属族群的良知。这样的良善必须遵循一种截然不同的单纯法则。这样的法则安静、无声、难以觉察。我们唯有透过影响才能发现良善的存在。

读书分享P38-43:

1、家庭良知:良知使我们时刻和家庭、群体牢牢牵系。

良知将照顾那些被拒绝,被排除,被遗忘或死于非命的命运,除非能够在心中给予到排除的成员一个位置,在心中为他们发声,并将军突然权利交还给他们。否则现在依然归属于系统的成员将无法得到平静。

2、归属的权利:不管系统中的成员间发生了什么甚至是内部谋杀,家庭系统的良知也依然认为加害人和受害人拥有相同的归属权利。

3、强迫性的重复:在一个团体中,某个成员被排除在外(即使是被遗忘或者没有被提及),另外一位成员将会代表他。良知只是重复被排除者的生命,只是去追求平衡,而对当下系统中的成员有没有帮助或疗效)

4、序位阶层:即先到者将比晚进在序位的高。所以后辈做任意干涉你前辈命运的行为注定失败。

5、解决之道:只有那些曾被排除的成员再次受到尊敬,并回到系统中属于他们的序位中,承担他们所能够承担的。这个家庭的后代子孙就不再为先人的罪恶或行为后果而受苦。后代子孙透过谦卑的态度而不再背负先人罪恶的重担。(如后代可以对曾被排除的先辈们说:不管你们曾经犯下什么样的罪行,我将这一切此成为他留给你们,我只是个孩子。然后想象系统在脖子上的锁链松脱开来,然后自己转身离开这一切,此时,来访者的自杀的意图消失,而曾祖母的第一任丈夫从此成为她生命中一股支持、保护的力量。)

读书分享《在爱中升华》p38---44

良知使我们时刻和家庭、群体牢牢牵系。

良知将照顾那些被拒绝,被排除,被遗忘或死于非命的命运,除非能够在心中给予到排除的成员一个位置,并将权利交还给他们。否则现在依然归属于系统的成员将无法得到平静。

当原本归属于群体的某些成员被排除在外时,家庭良知就会开始产生影响。家庭的良知给予每一位成员同等归属的权利,它确保每一位成员都平等地受到承认。

归属的权利:不管系统中的成员间发生了什么甚至是内部谋杀,家庭系统的良知也依然认为加害人和受害人拥有相同的归属权利。

当家庭中那些曾被排除的成员再次受到尊敬,并回到系统中属于他们的序位中,这个家庭的后代子孙就能够不再为先人的罪恶或行为后果而受苦,并回到原本属于他们的序位,承担他们所能够承担的。如此,系统才能再次平衡,并为当中的每一位成员带来认同与平静。

读书分享:p45---50亲子关系与群体关系中的爱的序位:

爱充满在序位所涵容的范围,序位与爱如影随形。透过序位找到爱的和谐。当爱在序位之中,我们的心灵得到平静。

本质相同的关系,有着相同的法则,本质不同的关系有着不同的法则。

  亲子之间爱的序位主要原则是:父母给予而孩子接受。孩子首先得全然地接受他们的父母,然后接受他们的父母所有的给予,然后将这份爱传递下去,特别是他们的下一代。这样施与受的序位也同样适用于手足关系。

荣耀:在亲子关系和手足关系中,爱的序位要求每一位获得给予的成员以给予者及得到的礼物为荣,以这样的精神来珍惜施与者的付出,最终使得付出得到彰显与荣耀。

生命的礼物:爱的序位要求孩子全然地接受承袭自父母的生命,毫无抗拒和恐惧地全然接受父母如是的样貌,而不期待他们有任何的不同。这样的全然接受是一种谦卑,它使我们臣服于生命法则和个人命运,透过父母给予我们的一切臣服于我们生命中所遇到的限制,所得到的机会,也臣服于家庭命运所带来的纠葛、罪恶、负担、喜悦和所有的一切。

诵读“生命感恩辞”感恩父母给予我生命,感恩父母把生命延续到我这里。

读书分享p51---54

拒绝:我们必须全然地接受父母所有的一切,一旦我们拒绝了父母,同时拒绝了自己,我们也将感到缺憾、盲目和空虚。所谓的开悟和自我实现只是一种寻找理想父亲或母亲的一种替代性行为。

父母所给予我们的:生命、抚养、教育 、保护、关心、家…我们可以将父母所做的一切当成是他们所给予的礼物。我们可以跟父母说:“我带着爱,接受你们所给予的一切。”带着爱和感谢的接受也是一种平衡的形式。父母因此感受到我们的感激和荣耀,会带着更大的喜悦付出。

归属于我们的父母:父母的样貌和付出,无论得失好坏,都是他们从生命努力而来,而这归属于他们。孩子分享父母的生命,但无法直接以父母的生命中拿取任何的荣耀或责任。这是我们的命运,但我们常常背离这样的原则。一个人即使出于爱而承继了前人的苦难,他也干预了前人的命运,同时剥夺了前人面对自己命运的力量和尊严。如此一来,留下的只有牵连纠葛,而两者为之付出的代价将超乎想象。

傲慢:当家庭的后辈试图要为前人付出,而不是接受前人的给予并尊敬他时,施与受的法则将出现逆转。

当孩子轻视施与受的序位时,她也会为此得到严厉的惩罚,也会感到无力或失败。序位无法因爱淹没,序位的阶层高于爱而存在,爱的流动要依照序位及平衡法则运行。

盲目地出于爱而不顾序位法则的行为是悲剧的开始。唯一的出路是:带着爱了解并接受序位法则。对序位法则的了解是一种智慧,带着爱的臣服是一种谦卑。

我们要智慧的爱而不要盲目的爱。

p.55---60页

1.家庭系统:系统法则:完整、序位、平衡。我们和父母同时属于一个更大的家庭系统,由我们的父母和他们有关的亲族成员所组成。这个家庭系统中有一股力量将成员牢牢牵系,并且对所有成员都运行同样的序位和平衡法则。所有在这家庭系统里的成员都因为序位和平等的归属与家庭紧紧相系。不受这股力量影响的人就不是这个家庭系统的成员。

2.家庭系统的连结:家庭系统成员的命运牢牢牵系在一起,那些因为创伤事件而进入我们系统的成员,也影响着这个家庭系统的命运。比如手足早夭、有致命疾病、严重事故、自杀意图的成员。然而,替代、补偿的过程大部分在无意识的层面进行,都是未觉察的。如果我们能够保持觉察,就可以从这些纠葛中解脱出来,这种纠葛能够透过系统排列的工作而浮上台面。

3.完整:家庭系统中,命运牢牢相系目的是为了保持系统的完整性。序位是家庭系统中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它超越死亡,确保每位成员无论发生任何事情都有归属于系统的权利。家庭系统对于亡故或是存活的成员一视同仁,通常会追溯三代之前,甚至更久远。

4.家庭责任:与系统序位的优先级有关。为了平衡家庭系统,系统中较年长者和较年幼者并不会受到一样的待遇,通常晚辈会为了长辈的福祉而做出牺牲。

5.平等的归属权:家庭系统中,有一个最基本的法则是:每位成员都有同等归属的权利。一旦有成员的归属权利遭到否定,就会产生一股无法遏止的力量,这种力量将会努力恢复系统原来的完整。为了要补偿对某些成员的不公义,将会有其他成员模仿或是重现他们的命运。所有这些都在无意识的层面进行,影响着活着的家庭成员。

6.爱的序位:家庭系统受古老的序位法则支配,系统中要求晚进成员补偿过去成员行为的后果,造成一个永无止息的悲剧循环。智慧的爱:有觉察、有意识有益的方式满足序位法则。它以一种带来疗愈的方式平衡系统。盲目的爱:无意识、无觉察,永无止息的要跟随、要补偿、替代。

无论前人做过什么,都荣耀并尊敬他们的存在;让一切是非善恶随风而逝。那些被系统排除的成员有重新归属的权利,我们无需恐惧那些被系统排除的成员,而是感觉并接受他们的祝福。为此,在我们的心灵保留该属于他们的位子,那是他们原本归属的权利。只有如此系统才能感到完整。

读书分享《在爱中升华》p.61---65页

1、男人和女人因为自身缺乏的部分而相互吸引,男性的阳刚响应女性的阴柔,而女性的阴柔响应男性的阳刚。男人与女人之间只有相爱而走到一起的伴侣关系才更牢固。

2、只有伴侣之间的爱发自内心毫无保留,当他们为人父母时,他们对子女的爱也将是毫无保留。

父母于亲密关系中在尊敬、爱和支持上能够达到什么样的深度,决定着他们在亲子关系中发展的深度。同样,当父母无法建立亲密连结,他们就无法在亲子关系上与孩子建立亲密的连结。

如果父母对孩子的爱丰富并荣耀了他们的伴侣之爱哭,孩子会感受到认同、接受、尊重、安然及被爱。

读书分享《在爱中升华》65-70:

1、互补:在亲密关系中,男人只有维持男性的身份和位置,才会受到重视;女人也唯有如此,她的伴侣才能维持对她的渴求。这是维系亲密关系的秘诀。

如果男人能够自行发展女性特质,那么他就不需要女人;同样,如果女人能够自行发展男性特质,那么她就不需要男人。因此,那些能够自行发展出另一性別特质的人因为能够自给自足,故通常会维持独身。

2、阿尼玛和阿尼姆斯:荣格将男人心灵中的女性原型称为“阿尼玛”,而将女人心灵的男性原型称为“阿尼姆斯”。阿尼玛是儿子没有接纳父亲的结果,而阿尼姆斯是女儿没有接纳母亲的结果。

3、双边互利:在爱的序位中,男女之间存在着施与受平衡的交流。他们同时拥有对方所缺乏的部分,也从对方身上得到他们所缺乏的。要丰富关系,双方都必须为另一半付出自己所有,并接受对方的付出。如果伴侣当中只有其中一人接受而另一半付出,爱的序位将会失衡。要平衡伴侣关系,双方都需要有求于对方,并且带着爱付出,并尊重对方的需求。

4、跟随与服务:女人跟随男人。意味着,女人跟随男人进入他的家庭、住处、社交圈、语音及文化,并且同意孩子跟谁父亲。但爱的序位另一个面向是:男人必须为女人服务。

5、平等:伴侣关系中爱的序位不同于亲子关系的爱的序位。如果伴侣将亲子关系的爱的序位应用在亲密关系中,伴侣关系将受到阻滞及干扰。亲密关系中的爱的序位要求双方以平等的态度尊敬对方。在任何情况下,当一方感觉自己像是另一半的父母时,或者自己像是孩子一样依赖着对方时,伴侣关系中爱的流动就受到了限制,关系也将受到威胁。这样也适用于施与受的平衡。

读书分享《在爱中升华》p70---74页

1.交流的计量:伴侣关系中,男人与女人的付出并不相同,但他们的施与受需要达到平衡。施受平衡,伴侣关系中好的交流方能不断成长、延续。当施与受变成单向的行为,关系就将结束。但任何的交流都应有良好的个人节制和界限。提升疗愈伴侣关系的方法:以爱及善意增加对另一半的回报。

2.连结的不同模式:男人和女人在他们各自的原生家庭中经验了不同的家庭关系模式,为了成功地经营亲密关系,男人和女人在进入伴侣关系时,必须检视他们从父母身上所学习到的亲密关系模式,觉察他们各自对伴侣的定义。

3.纠葛:伴侣一方或是双方无意识地背负了来自原生家庭系统未解决的纠葛,常导致伴侣关系的破裂。当觉察到纠葛的存在,就能避免受到它的影响。

4.承诺:伴侣关系是建立在爱的序位这种不可改变得深层基础上的,爱的序位为伴侣关系定下目标,为了达成目标,双方都需要做出承诺和牺牲。

5.放弃:男女在进入亲密关系时,常抱着完整、圆满的期待,每一段关系都会像是死亡的过程。在关系中的每一次冲突都是一次分离。只有放下我执,我们才能够真正地与万事万物同为一体。

6.如是:一切如是。

读书分享《在爱中升华》p76---80

一、不同良知的类型:良知意识共分三种,各自涵盖不同的心灵层面。

二、个人良知

1、归属感:借由感觉的好坏,来体验其运作。在正向的良知作用下,我们会感到开心,相反,在负向的良知中,会感到难过或不舒服。借由“善、恶”之分,承认某些人归属于群体的权利,也将其他人排除在外了,所以,个人良知是一种狭隘的良知意识。

2、善与恶:所谓的善或清白感,只是一种清白自在的感觉,但对于旁观者,可能是很诡异甚至带点危险性的。

三、集体良知:个人良知服务于个人的归属感与生存权利,而集体良知则服务于家庭或群体的单位。目的在于维护群体的完整性,并被彻底执行以确保群体存在的最高准则。

1、完整性:集体良知遵从的第一项法则就是完整性,确保群体中的每一位成员都拥有相同归属于团体的权利。集体良知是无关道德的,它不以善恶好坏或罪恶清白作区分,它对每一位成员都同等对待,并维护他们归属于这个群体的权利,而当成员的归属权利被剥夺时,则会试着修复它。集体良知的目的就是要恢复群体的完整性。

2、本能:本能地维护自己所属群体或系统的完整性。

3、超越生死的归属权:没有任何人会因为死亡而与自己的家庭脱离关系,家庭系统涵盖历代的祖先及其后世子孙,他们虽然失去了生命,却从未失去身为家庭一分子的权利。

4、同一个家庭系统成员都会受到同一股动力的影响。

家庭成员包括:

(1)子女:我们自己及我们的兄弟,还有早夭、堕胎、流产、私生子或被送养的孩子。

(2)子女以上的层级:我们的父母以及他们的手足,无论在世或已过世的,留在家中的或被送养的,还有父母的前任伴侣都属于家庭系统。

读书分享《在爱中升华》p81---85页

1.爱是唯一的解决之道。唯有透过爱,方能将排除的成员带回系统之中。集体良知是为爱服务的,对于家庭系统中的每一位成员它都以同等的爱来对待。

2.还有谁属于这个家庭系统:目前为止,除了我们的血亲以及父母或祖父母的前任伴侣之外,还有可能被纳入我们家庭系统的有:(1)利益受到侵害者:因为我们家庭成员的行为而导致性命或财产损失的人;(2)受害者:曾遭受我们家庭成员暴力迫害,尤其是被谋杀的受害者;(3)加害者:加害于我们家庭成员牺牲性命的人,即加害者。

3.平衡:在施与受或得与失之间寻求平衡,也是良知的作用之一。除了给予等值的回报来达到施与受的平衡外,还有方式,就是将我们从他人那里获得的再传承下去,这适用于我们跟父母之间,然后借由繁衍下一代将生命传递下去。

4.补偿与赎罪:透过吃苦受罪来平衡施与受,都是受到良知作用的影响,这种寻求平衡的动力起因于赎罪于忏悔,完全是为了自己,大多与爱无关,而是出于本能与盲目的反应。

5.报复:透过报复只能达到暂时的平衡,但冤冤相报的结果总是两败具伤。

6.优先顺序的法则:集体良知遵循系统中优先顺序的法则。先进入家庭的成员优先于后来加入的成员;新的家庭系统出现后,新建立的家庭系统将优先于原生家庭系统。

7.优先顺序法则的违背情形及其后果:无论动机是否出于爱,当孩子将自己放在一个比父母高的位置时,结果注定会失败。这不仅适用于家庭系统,也适用于其他组织系统。优先顺序法则是一套维护系统和平安定的序位法则,为了维持家庭或群体中的安稳秩序而存在。这套法则也是为了无所不在的爱与生命而生。

相关文章

  • 读书分享《在爱中升华》

    读书分享:p34---37 1、归属:良知由归属的社群所决定。通常来自不同社群的人们会有不同的良知标准,而同一个人...

  • 《在爱中升华》读书心得

    《在爱中升华》读书心得(弘道家园~林夏) 很多年前就读过《在爱中升华》,虽然很喜欢里面那些灵性的语言,但总是感觉似...

  • 在爱中升华

    曾经有人问我,为什么相爱的两个人,却不能在一起?我也无数次问自己,为什么相爱却不能相守,相知却不能相惜?以为可以白...

  • 在爱中升华

    每一次都在孤单徘徊中坚强!孩子在游戏中成长,在成长过程中游戏。游戏是心理建设非常好的形式! 昨天带着孩子体验了一次...

  • 在爱中升华

    (转载整理)情感关系中,一个至深的误解是:觉得对方理应为自己的期待负责,满足自己的一切要求,变成自己希望TA所是...

  • 在爱中升华

    男人与女人的结合实则是男性的阳刚响应女性的阴柔,所以他需要一个女人来帮助他成为男人;女性的阴柔响应男性的阳刚,所以...

  • 在爱中升华

    每日睁开双眼面临琐事颇多,面对这些琐事我投射了太多抱怨、不满、困惑、愤怒~等种种负面能量。 忘记了自己在NLP里的...

  • 在爱中升华

    爱是解脱,爱是释放 把生活中的虚空抛开 用爱和解一切纠葛与牵连 爱能疗愈一切 我就是爱的器皿 我就是爱的管道 我就是爱

  • 在爱中升华

    蹒跚走了这么多年,走了那么多远,我不在迷茫了,眼前越来越明朗。我的信仰是爱,我的神是爱,我的道是爱。 用爱化解一切...

  • 在爱中升华

    用爱面对恐惧焦虑……在爱中不断拓展自己,升华自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分享《在爱中升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emrg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