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意
“在咨询的过程中,咨询师怎样保持一致性?”
Anna老师在问大家。
同学们在沉默中思考。Anna老师开心地分享了她刚学SRI时的经历。
“应邀去社区教那些老人们怎样去用SRI调整身心,我内心很忐忑,因为我也是刚学完,没有什么经验,能不能教好他们呢?”
“所以当天离开家的时候,我的内心就很摇晃,我通过呼吸去调整自己,走自己的冰山,看到了自己的期待和渴望,明白了一点,至少我是愿意用我的所学,给大家分享。这就是我的初衷。”
“所以到那里之后,我先坦诚的表达,我也是刚学不久,我也不知道能把你们带到哪里,但是我今天很愿意过来陪伴大家,给大家分享所学的东西。”
“然后我的内心平静、坦然,结果效果还真不错。”
同学们跟安娜老师一起哈哈笑起来,笑声里听到了放松和释然。原来安娜老师也跟我们一样,从那个阶段走过。
与我心有戚戚焉。
给那个中度抑郁的孩子做咨询时就遇到了类似的情形。
用到了萨提亚的冰山,应对姿态。用元认知的手法,干预他的学习状态和情绪。效果是不错的,他都可以一整天去上学,抗抑郁的药也减量了。我们都仿佛看到了曙光。
结果,因为他的一个噩梦。又将状态达到谷底,他情绪崩溃,想要自杀。
整个咨询过程仿佛退回到原点,我也很沮丧。是放弃还是转介?
然后,偶然间在一本书上看到了一句话:“当一切咨询技术都不起作用时,就做你自己,运用你自己。”
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接下去的咨询,什么技术也不用,就是运用我自己,陪伴、倾听、共情。坦承我的有限,表达我的愿意和关心。分享我自己的成长经历和自己在陪伴儿子过程当中的故事。告诉那个孩子,感谢他和他父母的信任,我愿意陪伴他们一起走过这段艰难的时光。我爱他,也爱他养的那些小动物们。
每次咨询的过程,我都全情的投入,跟他在一起。去表达理解和允许,表达欣赏和肯定,表达爱和愿意。
慢慢的,他能够接纳自己的现状;慢慢的,他能够一点点的看到自己的资源;慢慢的他愿意为自己负责……
慢慢的,他一点点地爬出那个黑洞深渊,迎向光~
我喜欢、享受这个陪伴的历程,只要你愿意,我愿意~
网友评论